3月28日10时,由蜜度信息联合政务新媒体学院主办的——新媒体大数据在线课堂正式开课。首期在线课堂邀请上海社科院社会科学大数据实验室主任张雪魁老师讲授,主题是《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以下为本次在线课堂的笔记:
一舆论危机的四个形态
1.政治性舆论危机
政治性舆论危机是当前舆论危机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对企业或政府来讲是非常危险的,部分事件可能仅是一个典型的公司行为,后期演变到两个经济体的摩擦,造成很大的舆论反响。
2.社会性舆论危机
社会性舆论危机是比较常见的,可能由一起舆情事件导致了一个领域的信誉坍塌,引起社会性舆论危机。值得注意的是,政治性和社会性舆论危机会发生互相转化,这些转化因素是涉事主体最需要关注和担心的地方。
3.应对性舆论危机
从危机的生成原因来讲,可分成应对性舆论危机和诱致性舆论危机。从处理的大量舆情重大事件来看,应对性舆论危机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分别为“官僚型”“技术型”“技术—官僚型”,舆论危机应对中的各种“官僚主义”行为,往往会触发更大的舆论危机,成为舆论危机的“助燃剂”和“助推器”。
舆论危机处理、发布中出现低级的技术性失误,会让信息发布成为舆论危机的引爆点。
4.诱致性舆论危机
诱致性舆论危机可分为“舆论黑客:舆论‘核’攻击”“打破平衡:权利-资本-用户”“行业竞争:舆论成为不正常竞争手段”三个类型。
二舆论引导的四个陷阱
1.谣言舆情体
有时候舆论会陷入一种怪圈,甚至不能自拔。谣言和真相是一对孪生体,涉事主体在处理舆情事件时,要注意把真相、事实讲清楚。
2.信任溃烂
(1)在互联网世界,众多主体为了积累信任资本以获取话语权而展开空前激烈的竞争;
(2)互联网世界的新人机制,是一个在持续性的优胜劣汰不断进行“自然选择”的动态过程;
(3)适者生存,是网络世界建立信任的基本法则;
(4)在网络世界的信任争夺中,政府往往会成为被围猎的弱者;
(5)建立信任是一个长周期、低概率事件,信任一旦遭到破坏,便难以获得重建。
3.静默喧嚣
在管理舆论危机时,有的舆情表面看起来已经控制住,但事实上已变成“深层舆论”,在更激烈地发酵。
4.心理强化
危机应对和舆论引导的过程,逐渐成为强化社会心理需求的过程。
三舆论引导的四个误区
1.只见‘危’,不见‘机’
危机事件中也存在很多的机会,我们应全面考虑,把握事件各个发展方向,从“危”中寻求新方向。
2.只讲‘对’,不讲‘应’
态度决定成败,舆情是民意的表达,响应舆情就是响应民意,响应民众的关切。
3.只报‘果’,不报‘因’
在应对舆论危机时,要有“因”有“果”,缺失一方会影响舆论引导质量,造成信任的流失。
4.囿于‘局’,忽视‘全’
当下是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危机应对和舆论引导,必须打破“地方思维”和“地方逻辑”、“部门思维”和“部门逻辑”,从全局出发。
四
舆论引导的四个策略
1.多讲事实,少讲道理
当下是自媒体时代,是信息技术不断给网民赋权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下,我们人人是中心,无人是边缘,所以企业或政府在处理舆情危机时,要少讲道理,多提供事实数据。
2.遵循‘大逻辑’,跳出‘小逻辑’
在引导舆论时要用大局观思考,跳出小逻辑,遵循大逻辑。
3.适度,而不过分
(1)提供适量的事实;
(2)作出适度的解释;
(3)给予适当的回应。
4.杜绝‘信息瑕疵’和‘信息伤口’
相关部门在发布通报时要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逻辑性和合理性,避免因文字引发次生舆情。
五舆论引导的战略资源
1.政治信任资源的积累
(1)在当今的世界中,最具创新性的诸多领域,不是市场的配置资源,而是政治在配置资源;
(2)在当今世界,政治领域的不确定取代市场不确定性,政治风险取代市场风险,成为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3)在全球范围内,公司行为成为政治行为的一部分;
(4)把积累政治信任,积累政治善意,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储备。
2.社会信誉资源的积累
社会资本是危机事件中减缓舆论冲击的一种战略资源,企业和政府要避免出现信任流失的情况。
3.媒体渠道资源的积累
媒体渠道可分为体制内媒体和社会化媒体两个部分,企业和政府在应对舆论危机时可通过媒体渠道发声,增强声明可信度。
4.智库智力资源的积累
在自媒体时代,政府和企业在处理舆论危机时也可以借助智库类服务平台,来处理形象传播、声誉管理、风险预警、危机公关等。张雪魁还以他正在进行的重大攻关项目:跨国数字巨头形象传播-声誉管理-风险预警-危机公关 为例,带领大家了解智库类产品。
#助教小贴士
新浪舆情通支撑经理程曦在以上课程的基础上为大家带来《新媒体大数据工具在突发事件中的实用场景》。
程曦在分享过程中利用大数据舆情监测服务平台——舆情通,从风险发现、跟踪巡查、决策三个方面来展示新媒体大数据工具在突发事件中的使用场景。借助舆情通,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可更明确、更清晰地了解舆情演变过程,从源头化解舆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