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南沙窝二手房,大武口拆迁哪些地方

首页 > 网络科技 > 作者:YD1662023-04-14 10:04:36

作者:靳光明

南沙窝,是今天宁夏大武口许多人都知道的一个地名。有些人经常乘1路或9路车去这儿早市买菜,说那儿菜新鲜便宜,且老年人有乘车敬老优惠卡。

南沙窝是一个老地名,它邻早期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石炭井白芨沟矿农场,叫成南沙窝也从那时起,名副其实。一大片大小不同,起伏不平的沙丘,也叫不出别的名字。

今日的南沙窝,今非昔比。楼房街道、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清真寺、体育活动场馆、大小超市、饭店、药店,应有尽有。绿化美化和城区一样,管理服务同城区同步。

今年国庆节前,我乘9路公交车去南沙窝,才感到这里改造后的变化之大。树大更绿,街宽更洁,掩映在绿草花红中的一幢幢楼房,整齐划一,颜色不同,且间距较宽,最高六层,视野开阔。和那些高楼矗立的小区比较,感到这里才天蓝地阔,呼吸顺畅。

交通也很方便,大武口至银川客运班车途中停靠,市公交1路、9路、12路直达

大武口南沙窝二手房,大武口拆迁哪些地方(1)

在这里的锦林为民市场走走,看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听南腔北调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的笑声,才感到这是大武口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和一志愿者交谈,他说:这里现有5万多人居住,加之邻近开发区,越来越繁华了。

住在这里的人,大都是从石炭井矿区搬迀来的。2005年前后,国家开始实施了一项针对煤矿系统的职工住宅改善工程,它的名称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

这项工程的核心,就是把居住在因受采煤影响房屋受损的职工搬迀到别处建房安置。

这项工作当时非常重要,曾连续几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胡锦涛曾先后来南沙窝视察,这在全国并不多见。

石炭井近7千户,2万多人的迁居工程与国家要求同步实施,成为石炭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搬迀。

南沙窝的变迁是石炭井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的结果。一个全国少有住户人口最多的煤矿工人集中连片居住地建成了,大武囗一个城市新社区诞生了。最早的锦林和丽日小区名称是国家发改委文件确定的,后来的社区名称延用至今。

大武口南沙窝二手房,大武口拆迁哪些地方(2)

我本人不属于这次搬迁范围的人员,也没有住到南沙窝。但我是这项工程的参与者,对这件事情有必要做些回忆,它是石炭井的一件大事。

2005年4月11日,我接电话通知到了银川,时任宁煤党委副*姚具元同志谈话告知,让我到石嘴山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

第二天,4月12日,我便到石嘴山市发改委报到了。石嘴山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设在发改委四楼。由办公室、财务部、工程部、动迀部和政策法规部组成。人员从市有关单位抽调了十多人,宁煤也抽调了十多人组成。

当时此项工作倍受关注,石嘴山市和宁煤集团联合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张伟(发改委主任)、副主任:刘先招(发改委副主仼)、靳光明(宁煤)。

后来,由于此项工作的特殊性,即安置对象都是宁煤职工。所以先以石嘴山市主导的这项工作从2006年4月起移交宁煤集团负责实施。

宁煤集团为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职工搬迁工作,成立了矿区居住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单独机抅,并分石嘴山矿区、石炭井矿区和灵武矿区三片,指定专人负责此项搬迀工作,我负责石炭井矿区。

石炭井矿区很大,此项工作重点在金贺兰公司(原一矿)、二矿、红梁公司、乌兰矿、大峰矿、白芨沟矿、石炭井水电公司。还涉及到煤炭总医院、太西农林分公司、贺兰山铁合金厂、太西水泥厂、太西建安公司、太西物业公司、救护总队等单位。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民生工程,国家发改委2004年4月下发了1462号文,标题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宁夏石嘴山市采煤沉陷区治理有关问题的批复》。

文件首先明确了采煤沉陷区总体情况:范围、影响住户人数、搬迁户数人数、受损学挍医院数量面积等。

明确了治理原则和方案:拫据住宅、学校、医院以及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受损情况,采取新建搬迁、拆迁补偿、加固维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

实施原则:对受损较轻的居民住宅进行加固维修,对破坏严重的采取易地重建,集中搬迁。并对学校、医院和其它生活设施建设也有要求。

明确了搬迁户数、新建房地址和小区名称。投资数额由国家、宁夏区政府、石嘴山市政府、宁夏煤业集团和搬迁居民分担。

三年后,2007年9月,宁夏区发改委以宁改基建726号文件下发,调整了石嘴山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规模和概算。最终确定石炭井矿区要搬迁6877户,住宅面积由户均60㎡调整为80㎡。

2004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石炭井搬迀是6069户,到2006年增加了808户是因为五年时间里,沉陷区房屋受损面积加大,户数增加,这是实事求是的。

新房面积也确定了61㎡、75㎡、85㎡、91㎡4种主体户型和更小户型及100㎡少量户型,以满足不同家庭购房需求。当时新房价格为每平米9OO多元。

最初,大武口建房地址国家发改委是定在现火距广场光明中学附近,那时叫“河南村”。后石嘴山市政府考虑到大武口城市发展和土地价格,最终建房地址定在了南沙窝。

那时南沙窝太荒凉了,谁也不看好它。我们走门串户调查动员搬迁时,有些职工家属也有微词,说在山上住了半辈子,搬来搬去又搬到大沙窝去了。

我个人看法,如当时把那么多房建在原国家批复确定的地址,会大大增加大武口城市建设的整体感,今天大武口城东南将是另一个景象,不会有今天的距离感和不便。

此项工程早期调查统计,实际上从2OO2年就开始了,上报国家批复是两年后的2004年。工程到我离岗的2009年基本结束,长达8年之久。

近7000户搬迁是件工作量很大很复杂的事,对每户要进行详细的核查。户口丶户数丶人数房屋面积丶分户情况丶自建房情况都需逐一摸清。评估公司要对每户旧房进行评估,面积大小,受损等级确定等。符合搬迁条件的住户在矿上全部张榜公示,供人监督。

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和每户签订搬迀协议书。选定货币补偿或住房补偿。货币补偿就是老房补偿2万3千元,拿钱搬家走人,住房补偿就是购新房时可享受补偿标准外再按新房价交购房款。

当时须搬迁的住房大都破烂不堪,烧煤炉,挑水吃,跑公厕,苦不堪言。新房宽敞明亮,集中供水电暖,梦想之事就要实现。但5万元左右的购房款,仍是许多家庭发愁之事,那时工资收入偏低,谁家余钱都不多。我们也曾和几家银行联系,协调贷款购房。

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使石炭井近7000户3万人住房条件得到彻底改善,这一项民心工程有目共睹。每一家都会有搬家的故事,而这一次很精彩难忘。

这次的搬迁国家政策规定,原旧房必须由原单位统一拆除,平整绿化并补贴一定费用。加上后来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石炭井的房子便越越少了。

宁东的开发崛起,贺兰山的生态保护的实施,注定了石炭井辉煌成为历史,一个十几万人矿区城市,而今只是二三百人街道办事处。

在石炭井生活过的每一个人,对此地都怀有极深的感情,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希望它永恒。我想说,石炭井的辉煌永在我们心里,要把石炭井的故事永远讲下去。在南沙窝讲,在宁东讲,在银川讲,在塞上江南讲,在华夏大地讲!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