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深层解读,水浒传原著多吓人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2-12-01 23:57:22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他的想法,大部分人的生活还是非常的正常,即便没有特别富裕,也能维持生计,但这样的社会状态与施耐庵心中黑暗的朝廷统治下的社会不一致,昏暗的官场又怎么会有太平盛世。

因此,施耐庵的恶在此浮现,他将自己心中的恶性爆发在《水浒传》中,朝廷是黑暗的,百姓是不能安稳生活的,只有被压迫,施耐庵才能找到心境的共鸣

或者,正是这种现实中不得志的反差,才造就了《水浒传》中形形色色的好汉形象。正因为这些好汉的背景不同,阶层不同,但最终却归于同一起点,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才使得这部《水浒传》能够流传下来,成为一幅史诗般的画卷。

二、揭暴力即正义的恶1.无视法律,视性命如草芥

在整部《水浒传》中,施耐庵不仅将他的恶写在了故事里,还将这种恶的情绪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现给了读者。在翻看《水浒传》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物描写和故事背景中都夹杂着以暴制暴的痕迹

水浒传深层解读,水浒传原著多吓人(5)

小说的第一位出场的好汉史进,在介绍的时候便以贴上了舞枪弄棒,打抱不平的标签,又遇到王进点播,所以武功精进神速。但史进虽然是寻常百姓家,但他的好友却是在少华山的山匪。

在原文的描写中,史进勾结山匪,事发后,着重描写的是史进因为义气,*掉办公的都头,在少华山入伙为寇以正常的眼光来看,史进这是知法犯法,而且还助纣为虐地帮助贼人逃脱法律的制裁。

可是,在《水浒传》中,史进被美化成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好汉,为了保护同伴*死朝廷的公差似乎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而这样违法的行径却成了正义的事。也许公差存在欺压百姓的情况,但作为普通百姓,遇到欺压,想到的应该是申诉冤屈,而不是*戮为快。

水浒传深层解读,水浒传原著多吓人(6)

倘若社会都以遇事就靠*戮来解决问题,那还要国家法律作何?而在对杨志的描写中也是没有法理观念的。书中介绍杨志本是提辖,负责押运花石岗,但在黄河遇难,导致运送失败。

杨志心里明白,回到京城必然受到惩罚,但他想好了对策,希望通过送礼高俅来减轻处罚。杨志本为官员,应该非常清楚这样送礼给官员是违法的,但他还是选择无视法度

虽然这样的事情在各朝代都不稀奇,但不仅是杨志,在整部《水浒传》中,乎所有与反派有关联的官员都这样,倘若一个国家的官员真的达到如此境地,那么不用百姓起义,朝廷自身就已经崩溃了。

2.暴力即是真理

常言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水浒传》中的各路好汉都是些快意恩仇的江湖人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只有武力一途,谁的拳头大,拳头硬,谁就是道理。这样的理念确实不适合年轻人观看学习。

水浒传深层解读,水浒传原著多吓人(7)

同寻常的武侠小说不同,《水浒传》中的各路好汉并没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高尚思想,梁山一百单八将所谓的替天行道,不过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他人的罪名和生死

在《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形象非常受人喜欢,生性豁达,专好行侠仗义。但鲁智深的行侠仗义是在自身武力足够强大的情况下,而且,鲁智深脾气暴躁,喊打喊*常在嘴边,而所做的一些行侠仗义的事也都是自己的一时兴起,谈不上什么侠客。

鲁智深替金翠莲出头本意并不是想帮助她,而是金家父母打扰了他喝酒的兴致,随后听闻镇关西欺男霸女,这才出手相助。而且,他的出手帮助是不问事情原委,直接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以现在的视角来看,金翠莲的身世虽然令人同情,但她与镇关西的事情只是她的一面之词,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而仅凭一面之词就打死了镇关西,这又算不算是草菅人命?原文中鲁智深的这种行为也成为侠义的化身,倘若这件事真的做到了救民于水火的大侠义,鲁智深又何必改头换面,出家以躲避官府缉拿呢?

水浒传深层解读,水浒传原著多吓人(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