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事年表,苏轼一生年表及作品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2-12-09 15:02:30

苏轼《枯木怪石图》

6、1078年(元丰元年)苏轼42岁,徐州知州,筑黄楼。

7、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43岁,湖州知州(太守)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乌台诗案”爆发。

四、“乌台诗案”

一〇七九年七月廿八日——十二月廿九日

1、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43岁。由徐州调任湖州知州。于四月二十日到任,进《湖州谢上表》。

2、秋七月,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中丞李定,御史何正臣、舒亶等人接连上章弹劾苏轼。弹劾的导火索正是上表中的内容。认为苏轼是攻击朝政,反对新法。神宗及新派人物都大为恼火。后来由神宗批示后,七月二十八日,台吏皇甫僎携吏卒急驰湖州勾摄苏轼。

3、苏轼七月二十八日被逮捕,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的监狱。二十日便被正式提讯。

4、由于当时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太皇太后曹氏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之可乎?”章惇等人亦出面力挽,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终免一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

5、“乌台诗案”,苏辙被牵连,责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司马光等被罚金。此年,苏轼表兄画家文同(1018年-1079年)卒。

6、苏轼任地方官数年,相继与晁补之(1053-1110年)、秦观(1049-1100年)、黄庭坚(1045-1105年)、张耒(1054-1114年)结识,四人后来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7、“乌台诗案”影响

木斋先生对“乌台诗案”影响的论述十分精辟,现直接引用过来:“(乌台)诗案对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不能不发生深刻影响。有人说,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轼由当初的‘奋厉有当世志’、‘致君尧舜’,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艺术人生。案前,诗人主要是深刻地反省仕宦人生;其后,他痛苦的心灵在自然的天地里找到了归宿,发现了新的人生境界。也有人说,黄州时期‘苏东坡精神寄托的对象从名利事业而暂时转移到东坡,转移到大自然。这就是对统治集团的一种疏远,这不能不无它的积极意义’。诗案对于苏轼,浑如一场恶梦。梦后的黄州贬谪生活,使苏轼从具体的政治哀伤中摆脱出来,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评价人生的意义。”

五、贬谪黄州

——诞生了中国文化史上家喻户晓的“苏东坡”。

1、1080年(元丰三年)苏轼44岁,侍女王朝云升为侍妾(1062年—1096年),年18岁。

二月,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寓居黄州定惠院作《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撰作《易传》《论语解》。

五月,苏辙送兄长家眷至黄州,留伴十日后别去,赴筠州任。

宋廷议改官制。王安石封荆国公。

2、1081年(元丰四年)苏轼45岁。

躬耕黄州东门外坡地,自号“东坡居士”。

从这一年起,苏轼全面转向了自我的内心世界,转向了更真诚、更单纯、更富人情味的生活,转向了大自然。他乐观豁达,随遇而安,始终以巨大的勇气追求自由和快乐。他保持了率真,领悟了活泼、丰盈的人生,并且用文字、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此年,神宗决定五路兵进攻西夏。曾巩(1019-1083年)被召为史馆修撰,专典国史。

3、1082年(元丰五年)标志性一年,苏轼46岁。

——一个不再苟且的精神贵族耀世而出

筑成东坡雪堂,居之。于秋、冬两次游赤壁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黄州城外出行遇雨时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也诞生于此时。

苏轼大事年表,苏轼一生年表及作品(9)

苏轼《黄州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

此年,宋夏交战,宋兵大败于永乐城(今陕西米脂县西)。新官制施行。

4、1083年(元丰六年)苏轼47岁,四子苏遁出生,妾王朝云所生,未满周岁而卒。

作《记承天寺夜游》。

此年西夏攻宋,宋兵败求和。

曾巩(1019-1083年)卒。

5、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48岁。

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

四月,离开黄州。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其中就有《题西林壁》。

七月,回舟当涂。过金陵,见王安石,相谈甚欢,留一月别去。此为文坛佳话,苏王二人虽政见不合,却在文学上相互仰慕。两年后(1086年)王安石在金陵去世。

岁末,在泗州(今安徽宿州),上表请常州居住。

此年,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成。

5、苏轼传世之画作两幅中的其中一幅《潇湘竹石图》,是苏轼在黄州时(公元1080年—1085年)赠予孙莘老的墨宝,

六、入京重用

1、1085年(元丰八年)苏轼49岁。

正月,离泗志南京,得请常州居住。

三月,神宗驾崩,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等人。苏轼在金陵闻迅,赴常州。

五月,过扬州,游竹西寺。有旨知登州,又任尚书礼部郎中。

十一月,至登州任,迅被召进京。

十二月,起居舍人。汴京中书舍人任上作《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程灏(1032-1085年)卒

2、1086年(元祐元年)苏轼50岁。

三月,中书舍人。

四月,司马光主持政事,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苏轼以“免役法”不当废,与司马光议论不合,受太皇太后高氏器重。

九月,翰林学士,到司马光(1019.11.17-1086.10.11)卒,御史孙升恐苏轼入相,始上章论之。

苏轼与崇政殿说书程颐(1033-1107年)以戏笑失和,苏轼于十二月策试馆职,程颐门人御史朱光庭(1037-1094年)指摘策题中语,以为讥讽,苏轼抗章自辩。

此年,苏辙迁中书舍人。

王安石(1021-1086.5.21)卒

此年苏轼作《答张文潜县丞书》。

3、1087年(元祐二年)苏轼51岁

任翰林学士,八月兼侍读。

朝臣分裂为朔、蜀、洛三党。迭相攻轧,史称“洛蜀党争”。苏轼为蜀党之首。

此年,程颐罢经筵;苏辙任户部侍郎。

苏轼书法精品之一《祭黄几道文》问世。

4、1089年(元祐四年),53岁苏轼三月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四月出京,七月至杭。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官。

5、1090年(元祐五年),苏轼54岁。

疏浚杭州西湖淤泥,筑长堤,杭人称之为“苏堤”

七、流放生涯

1、1091年(元祐六年),苏轼55岁,又被召回朝。不久即元祐六年八月,又因为政见不合,以龙图阁学士调往颍州任知州。

此年,刘挚为右相,与左相吕大防不和,朋党之争复起,刘挚遂罢相。

2、1092年(元祐七年)苏轼56岁。

正月自颍州移知郓州,迅改扬州。

三月,到任扬州知州。

七月,内调兵部尚书,充南郊卤簿使。

八月,兼侍读。

十一月,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充吏部尚书。

3、1093年(元祐八年)苏轼57岁。

三月,苏颂罢相。苏轼自请外任。

六月,知定州。

八月,第二任妻子王闰之(1048—1093年)在汴京去世。1068—1093年,与苏轼夫妻25载。

九月,太皇太后高氏崩,哲宗亲政。苏轼面辞赴定州,不允。十月至定州。

4、1094年(绍圣元年)苏轼58岁。

神宗恢复“新法”,罢免“旧党”,召回“新党”。苏轼于四月落二学士,以本官知和州(今河北邢台),又改英州(广东英德),旋降左承议郎。

闰四月离定州,六月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十月,至惠州,初居合江楼,不久迁嘉祐寺。苏轼时赴英州(今广东英德)途经今安徽当涂县北慈湖夹时作《慈湖夹阻风》。

苏辙三月知汝州(今河南汝州及周边地区),六月降知袁州(今江西宜春),七月贬筠州(今江西高安)居住。

5、1095年(绍圣二年)苏轼59岁。

表兄程之才任广东提刑,巡至惠州,苏轼再住合江楼。游罗浮、白水山等地。

6、1096年(绍圣三年),苏轼60岁。

贬居惠州期间(七月)侍妾王朝云(1062年—1096年)去世,逝后作《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四月,始营白鹤新居。又迁嘉祐寺。惠州造东西二新桥,出资赞助。

7、1097年(绍圣四年)苏轼61岁。

二月,白鹤新居落成,朝廷重贬“元祐党人”,苏辙贬雷州。

闰二月,苏轼再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

四月,离惠州,至藤州(今广西藤县西北),与弟苏辙相遇,同行至雷州。

六月,别弟渡海。七月,至昌化军(今海南昌江),军使张中以官舍居之。

8、1098年(元符元年)苏轼62岁。

董必察访海南,将苏轼逐出官舍。苏轼城南买地,筑室五间,当地士人多助之。

苏辙自雷州移循州(今广东惠东西北)。

9、1099年(元符二年)苏轼63岁,贬居海南儋州期间作《试笔自书》和《书上元夜游》。

与海南当地书生、黎民游。琼州人姜唐佐(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来从苏轼学。

八、晚年及逝世

1、1100年(元符三年)苏轼64岁。

正月,哲宗崩,弟赵佶即位,向太后同听政。

二月,诏苏轼移廉州(今广西合浦)安置,苏辙移永州。

四月,苏轼授舒州(今安徽怀宁)团练副使、永州(今湖南永州)居住。苏辙岳州(今湖南岳阳)居住。

六月,海岛北返大陆渡琼州海峡时(苏轼去逝前一年)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答谢民师书》,与秦观别于海康(今广东雷州),秦观(1049-1100.9.17)卒。

十一月,诏苏轼复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在外州军任便居住。

苏辙授太中大夫提举凤翔府上清官,外州军任便居住。苏辙即往颖昌府,居鄢。

2、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苏轼65岁。

正月,苏轼度南岭,北上。

五月,至当涂、金陵、真州,病。

六月,至常州,上表乞致仕。

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3、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1102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苏辙作墓志铭。

4、宋高宗(南宋第一个皇帝)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宋孝宗(南宋第二个皇帝)乾道二年,追谥“文忠公”。

九、评价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苏轼的性格与爱好,成就了其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的地位。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附表二:苏轼直系亲属略表

苏轼大事年表,苏轼一生年表及作品(10)

苏轼直系亲属略表

附图:苏轼一生行迹图

苏轼大事年表,苏轼一生年表及作品(11)

苏轼一生行迹图

参考资料:

1、林语堂 著 张振玉 译《苏东坡传》湖南文艺出版社

2、百度百科:苏轼

3、百度:图片

4、百度文库:苏轼年表(双龙阿修罗)

5、知乎:监匠司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