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如何调墨不洇墨,国画调墨的方法和技巧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2-12-09 16:04:02

元 王蒙《青卞隐居图》高清

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精神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对于现代社会的艺术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国儒、释、道等诸子百家的哲学理念的体现,比如以墨色浓淡来分阴阳之境,以留白而为表现空灵之境,以画的内容来传递思想等等,道家的修养可见于墨色之平淡,儒家的规律可见于画面之黑白,禅佛妙境可见于整体意象给人的感觉。

中国山水画笔墨体系中,以积墨法为最难。墨上加墨,层层叠积,还要笔笔清爽,互不相碍,交杂处不乱辙迹,厚重中不失空灵,非超常功力者不能为。自古能积墨者稀有,五代荆浩、宋范宽及董源、元黄公望和王蒙、清龚半千、近现代黄宾虹等少数几人而已。其作品具有苍茫大气,浑厚华兹等特点,一幅作品往往积墨上千百遍而成,充分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与人类与浩瀚宇宙合二为一的哲学理念。

特别是黄宾虹的山水画,不着意表现具体的山石树木的自然形态,而是表现“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精神。他曾说:“造化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画者能夺得其神韵,才是真画,徒取形影如案头置盆景,非真画也”。可见他通过层层积墨追求的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雄强浑厚,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心灵上震撼,一种强健有力、健康向上的生命启示。

国画如何调墨不洇墨,国画调墨的方法和技巧(5)

元 王蒙《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

三、前人积墨法运用经验总结。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道:“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郭熙的这种积墨法一般由淡墨开始积染,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继续画第二次第三次,这样多次反复皴擦点染,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点、再皴、再勾,直到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茫厚重的感觉,画面耐看,但很难于掌握。元代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说道:“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纸上有许多滋润处。”这其实就是用积墨法来分出层次,难度是比较大的。

在使用积墨法的时候,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平行用线。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间的差别,色度的浓淡相差略大一些,才能看得出笔痕,不至于干后糊涂一片。用得好的积墨法始终保持墨色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色的死墨,积墨法就失败了。

国画如何调墨不洇墨,国画调墨的方法和技巧(6)

元 黄公望《层峦秋霭图》

擅积墨者,画面整体感很强,层次很深厚,充分表现了大自然多种物象的微妙复杂的关系,浑然一体。画好山水画,层次关最难,因为山水画往往要表现几十里的空间,这个问题许多老国画家也没有解决。层次问题解决了才能达到深厚,没有一个大艺术家不追求深厚的。

成功的关键决定于笔法,笔笔有力,行笔有法度,墨色才能有神彩。总之,积墨法既要浑然一体,又要有笔迹墨痕可寻,墨色生动,光彩焕发,忌灰暗板滞。

有经验的积墨大家,其作品笔道自然圆润厚实,墨华鲜美,枯中带湿,显得十分润泽,黄宾虹曾讲:“积墨作画,实画道中的一个难关。”这确实是甘苦之言。有的山水画家只对画加了几道墨之后,就不敢再动,所谓见好就收,舍弃了“宁可坏画,不要平常”的追求,结果四平八稳,不痛不痒。何以如此?因为多积下去确有难处,积不好反而不可收拾,画面会很难看,容易出现“板”、“乱”、“脏”、“死”等弊病,费力不讨好。所以有的人为了保留几笔清淡滋润的墨味,以轻描淡写草草了事。岂不知即使清淡透明的画,也非一挥而就,也需积染递加,形成淡而不薄、轻而不浮的佳境。积墨虽难也有规律,总而言之,古人积墨法的经验有以下三点:

首先要注意,要等待第一遍几乎干透之后,再画第二遍,否则两遍渗化一起,不但不觉深厚,反而臃肿浮涨。

其次要明白,第二遍是第一遍的补充、交错,不是第一遍的重复与描画复线,复加的结果是多种笔法的交汇统一,“错综而复杂”犹如印刷之套网纹。

最后要清晰认识,每积墨一次都要保持强烈的整体观念,当疏则疏,当密则密;当重则重,当轻则轻;当强则强,当弱则弱。不可心中无数而乱用笔墨,而是愈加到后来,愈要有整体感。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抓好画面的整体和层次关系。积墨时画面的层次最复杂、最重要,也是使画面呈整体感的关键。

国画如何调墨不洇墨,国画调墨的方法和技巧(7)

清 龚贤《寒山落木图》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积墨法是山水画技法中的一个难点,是摆在山水画面前的一道坎,是必须要迈过去的。还好前人已经总结出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值得后学好好研究运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中锋用笔,笔笔到位,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不能随意涂抹。“积墨”技法的终极指向就是笔墨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人生修炼,在积墨的过程中不断修炼自己的人格品行。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