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真实身世与命运,黛玉怎样的身世和命运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4 19:30:04

《红楼梦》自清朝成书,至今已余二百年,闻名海内外,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研究者,它的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从文学、文化还是历史方面而言,都是极其珍贵的。

这本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典型性,如王熙凤的泼辣歹毒,薛宝钗的圆滑世故、贾探春的自尊独立等,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其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也以多愁善感的形象进入到了读者心中。很多人可能对于林黛玉的尖酸刻薄、悲秋伤夏感到不满,但也有许多的人欣赏林黛玉的坦诚豁达、敢爱敢恨的性格。每个人对于人物理解不同,看法自然也不尽相同,而且林黛玉是一个矛盾体,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不定,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性格特点。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林黛玉的充满悲欢离合的一生:

黛玉真实身世与命运,黛玉怎样的身世和命运(1)

先从整体上认识林黛玉,从而在接下来更好的理解她的悲欢离合。想起林黛玉,最先想到的是"才女"二字,这是名副其实的,她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在贾元春回家省亲时,林黛玉的诗词脱颖而出,可见其是才华出众的,又譬如办诗社,多首诗词拔得头筹,诗词内容让人折服,又像那《葬花吟》,写的缠绵悱恻,动人心魄,这些无一不显示着林黛玉的才华。而才女这个词,自古至今带有着些许悲剧色彩,如宋代李清照,一生颠沛流离,伤春悲秋,又如张爱玲,一生都在追寻爱情,最后香消玉殒之时却落得个无人陪伴。林黛玉也不例外,身上带着浓厚的悲情色彩,少小离家,无人为其婚姻大事做主,因为性格较为坦诚直率、说话直接也不算得人心,而且较为敏感,如果有些风吹草动会悲观多想,心情郁郁,虽与贾宝玉真心相爱,却又受着封建礼教和金玉良缘的束缚而未得善终,最终泪竭而香消玉殒。林黛玉的一生,不能尽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悲剧,但其中的大部分也是浸泡在悲剧中的。

黛玉真实身世与命运,黛玉怎样的身世和命运(2)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自诞生以来褒贬不一。有人会说她太过小气,许多事情都斤斤计较,且言辞犀利、尖酸刻薄,这些说辞是不能完全否定的,但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她的行为。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天真的表现,因为她待人真诚,所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虽言辞直接,却道出了本质,小说中有些人物会抱怨她说话太过刻薄,却没有说她说的内容是错的。她的坦诚是值得赞赏的,有什么事情都会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她的心情,不会像城府颇深的人那样把自己的心思藏起来,说与做的行为截然不同。喜欢林黛玉,不仅是因为她身上的悲情色彩太过浓厚,让人不自觉想去靠近分析,也是因为她敢爱敢恨,敢于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态度,敢于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的爱情的性格特点。

一、林黛玉的离别:命运无常、不由人

林黛玉的出场就是离别,这暗示了她悲剧的命运,在此次分析中也将林黛玉的离别放在第一位论述。开始是离别,结局也是离别,她的短短一生,是有过多次的离别,这也是她自带悲剧光环的原因之一。在林黛玉初次登场时,她的父亲林如海言:"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一句话,道出了林黛玉的当时处境,且也道出了她的离别情境,母亲病逝,是为一离别;父亲年老,无力抚养,将其送走,是为二离别。林黛玉小小年纪便要离开父亲投奔亲戚仰人鼻息,使得读者在开始就给林黛玉冠以悲剧,而这一次的离别,也正应了命不由人,一场病使得母亲故去,无力回天,林黛玉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这一事实,而父亲年迈,也是有心无力,无法养育这个幼女,即便林黛玉再不愿意也只能屈从。这一次的离别可以说是命运作弄,作为人是不可改变的。

黛玉真实身世与命运,黛玉怎样的身世和命运(3)

林黛玉的泪竭焚稿的场面是林黛玉的最后一次离别,身边只有贴身丫鬟和李纨照顾,周围冷清孤寂,形成对比的是旁边的怡红院热闹非凡,林黛玉的爱情托付者贾宝玉正与别人行成婚大礼。昔日怜惜她的人也冷落了她,即便她即将要与众人天人永隔,众人也不知晓,最终只有探春、李纨和紫鹃伴在身旁,不久之后就离世了。这一次的离别,不再是别人离开她,而是她离开别人,也是这一次的离别最让她悲愤,旁人不再顾忌她的感受,以前对她疼爱有加的外祖母、婶娘等也渐渐与她离了心,连她的爱情也背叛了她,娶别人为妻,这对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也加速了她的死亡。这一次的离别是身体使然,同时也有命运作祟,封建礼教容不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他们生活的朝代不可能让他们得一个好结果,所以林黛玉的伤心而逝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黛玉真实身世与命运,黛玉怎样的身世和命运(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