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是哪里发出来的,客家话主要在哪里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5 02:33:45

另外,《诗经》第一人称“卬”字,与客家话第一人称口语“亻厓”的本源书面语“我(吾)”是同源字。因为客语“亻厓”的读音纽韵归类属顽母[ŋ]、拜韵[ai],正好与《中原音韵》阳平声疑母[ŋ]、来韵[ai]相吻合。“亻厓”的口语为[ŋa],开口呼,阳平声。“我”的客语读音属顽母[ŋ],在《广韵》系统里属牙音疑母[ŋ],韵部为上声第十二歌[ɔ],上古音属侯部[ɔ],因此,“我”的读音为[ŋɔ],正合乎现代客语的读音。日常口语不说[ŋɔ],而是说[ŋa],作物主代词用,如说“我的书”[ŋa kɛ su]这里的,上古音属鱼部,《广韵》属麻韵《中原音韵》“家、麻”合韵。这就是客语保存下来的古音。

客家话是哪里发出来的,客家话主要在哪里(13)

客家第二次大迁徙,在汉末东晋五胡乱华时期,这时候南迁到客家地区的就有程旼等五大家族,到达了梅州平远,并教化了许多人。上面视频中东晋那句“悠然见南山”(yew ŋen kenh nam sen)跟兴宁客家话发音较相似。有文章驳斥说,东晋、南朝为安顿中原流民而设的侨州郡县主要在江苏、安徽沿江地,不是在客家地区,诚然,但历史逻辑是,东南这些兵家必争的鱼米之乡历朝深受兵燹纷乱影响,而正是那些东晋时期到了客家地区的为数不多的中原人,因地偏山深,保留了古音。有迁徙路线的,一般族谱是有记载的。不少文章说族谱现象是杜撰,是贴金,其实是非客家人对汉族和客家的文化了解不深所致。

客家话是哪里发出来的,客家话主要在哪里(14)

接下来再看一首常常引用来说明广府话读唐诗押韵的那首唐诗《春望》,里面的“国破山河在”里面的押韵,是客家话发音(sim),而不是广府话发音(sam)。“在”和“鸟”字,也都更接近客家话发音tsai和dieo,而不是广府话的zoi6和diu2。第一句十分接近梅县话的国 破(po52) 山(san44) 河(ho11) 在。(tsai)所以很多人用这首诗来说明广府话是衍生自隋唐,听了古音就知道,不如客家话接近历史发音。

客家话是哪里发出来的,客家话主要在哪里(15)

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就是客家历史上第三次大迁徙时期,这首李煜的《虞美人》读音和客家话是相似的。
值得一提的是,初唐的时候,语言轻唇化趋势出现。为什么要重视这个呢?因为客家话保留了很多轻唇化时代的发音。
清代音学大师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提到“古无轻唇音”,认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 ,这话的意思是说,凡后代发轻唇[f][v]声母的字,在上古音里都读为重唇音或[p]或[m],证之于客语,如说“飞”为“卑”,说“负”为“辈”,说“分”为“奔”,说“粪”为“笨”说“斧”为“补”,说“无”为“磨”等等,这就是现代客语还保存下来的上古语音。

钱氏又说的“古无舌头舌上之分”“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这话的意思是说,等韵三十六字母的舌上音“知、彻、澄”在上古音里,都是读“端、透、定”即今人发“zh”、“ch”、“sh”的舌后音声母的字,在上古时有一部分读为舌尖母“d”或“t”的音,客语正符合这个规律。在三十六字母中属精、清、心声母,无舌上音[ʈ]、[ʈʰ]、[ɖ]、[ɳ],因此客语说“知”为“低”(IPA[ti],客拼(di)),说“知道”为“抵得”[ti tɛt]等等都是属于上古语音。

客家话是哪里发出来的,客家话主要在哪里(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