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年是公元吗,丙子年公元一般是几年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6 06:06:43


其中的考试官便是主考官,职责便是总阅试卷,分别取舍,然后核定名次,上报朝廷。

景泰三年时,朝廷颁下诏令,命各省乡试主考官两人人选,须有布、按二司同巡按御史,共同推举府学或县学的教官,聘充考官,而且那些充任考官的县学教官(训导、教谕等人),得五十以下、三十以上,且文学廉谨。地方学校教官虽不入流,可大多都是举人出身,文化水平是没得说,浸淫科考教学多年,批阅乡试试卷当然不在话下。

到了嘉靖年间,朝廷才开始推行每省主考都选京官或进士赴任,以此杜绝舞弊的可能。

两京,也就是顺天府、应天府两地,因是京都的缘故,规制最高,一直都是京官充任主考,且多为翰林词官,清贵之臣。

像景泰七年这次,刘俨为翰林院侍读,正六品,又加太常寺少卿则为正四品高官,而黄谏魏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加官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职,则为正六品,清贵显要,由这两人作乡试主考,绝对是秒*各省的。

丙子年是公元吗,丙子年公元一般是几年(9)


另外明代乡试录取人数是有限额的。

景泰之前,两京一十三省的乡试录取人数一直在增多,南北直隶取额最多,从每科80人,增至135人,而其他各地最多也不过90多人。像江西、浙江、福建三个科举大省,每科录取人数一直是各省之冠,多达90,可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都说南方文风鼎盛,科场扬名多,而江浙闽则独占大头。

也正是教育水平问题的高低参差不齐,这才有了各省录取人数的差异,但也因此催生了新的问题,那便是科考冒籍,当然不合法的叫冒籍,合规的则俗称科举移民。

顺天府乡试的人数足有135人之多,而北直隶生源质量比起南方差了一大截,若是南方士子通过一些正规或非正规的手段,进入顺天府乡试,那中举的概率不得蹭蹭往上涨?

丙子年是公元吗,丙子年公元一般是几年(10)


景泰七年这次顺天府乡试中就有科举移民的情况,大学士王文原是南直隶凤阳府霍邱县人,后因入赘的原因成了北直隶束鹿人,如此家族彻底由南转北,他本人永乐年间进士,儿子辈当然也可以名正言顺参加顺天府的乡试。

那么内阁首辅陈循呢,按籍贯江西泰和人,按照科举制度,各省生员必须在籍贯地参加科举,他儿子陈瑄怎么就在顺天府考试了呢?

这就不得不说明代的监生制度。所谓监生就是国子监学生。

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类似前朝太学的官方机构,设立之初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建立官员储备梯队之用。

但是科举兴盛后,官僚阶层皆视科举为正途,由监生入仕完全被边缘化,国子监的地位也一直下降,原本是择各地学校优秀生员入国子监的制度也变了味,多成为了屡考不中、熬资历的老生员的福利,甚至朝廷也允许纳捐入监,生源质量下降,更让国子监为国储才的功用一再丧失。

除了各地择优“岁贡”入监和纳捐入监外,监生还能通过恩荫、官生等途径入监,其中官生就是“京官三品以上”的官员子弟可以入国子监读书。

丙子年是公元吗,丙子年公元一般是几年(11)


监生身份等同生员,也就是秀才,只要完成一定学业,通过考核是允许参加当年乡试,两京都有国子监,在北则可参加顺天府乡试,在南则可参加应天府乡试,可以说是给了官二代们的一个隐性福利。

陈循之子陈瑛应该也是官生入监,以监生的身份合理合规的参加了顺天府乡试。

最后一点,科举考试中特别讲究避讳。

陈循、王文指责考官出的考题犯讳,这里所谓的讳,多指皇帝本人及其家人、祖宗的名讳,这一点要在文字中避免出现,不然就是不敬。

比如刘俨、黄谏出的四书考题就有涉及明宣宗朱瞻基名讳一个字,而且经义题中则有一句“正统有无”,被解释为有影射景泰帝无后,帝位非正统之意。

不仅考官出题要避免各种公讳,考生答题也是如此,不然一不小心犯讳,再好的成绩也会取消。

但相较之下,明代对犯讳的容忍还是相当宽疏的,除了明世宗嘉靖朝对各种犯讳的考官处罚严厉外,其余各朝多是宽宥,不予追究。

丙子年是公元吗,丙子年公元一般是几年(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