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体字100个必背字,最常用100个独体字有哪些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6 20:04:07

12

篆 额

篆额,就是用篆书写的碑额呗!

13

篆 盖

从隋唐开始,埋在地下的墓志通常有石盖,用篆书来装饰石盖并起到记录的作用,便是篆盖。

14

碑 阴

一块墓碑的正面叫”碑阳“,背面就叫做”碑阴“。

独体字100个必背字,最常用100个独体字有哪些(5)

15

碑 版

泛指碑志之属。《碑版广例》:“开元二十五年羊愉撰景贤大师身塔记,末有碑版所详,不复多载语,后魏昌冯王新庙碑,有碑版湮灭语;后人碑版名称,殆自此始。参见“碑学”。

16

碑 学

亦称“碑版学”。研究考订碑刻起源、体制及新旧异同等学问。指清代阮元、包世臣提倡北碑后,学书崇尚碑刻风气大盛,遂有北派碑学、南派帖学之分。

17

勒 石

碑刻术语。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唐代碑刻上常有专款记载勒石者,如《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末有“诸葛神力勒石”字样。

18

朱 背

亦称“背朱”。即“勒石”。

19

摩 崖

摩崖,是古代保留书法作品和书写内容的重要方式。就是在山崖的山体合适的石块上写刻出来的内容。

20

剥 蚀

不管是纸张寖坏,还是青铜金文被铜锈腐蚀,还是摩崖石刻风化,都可称作剥蚀。

独体字100个必背字,最常用100个独体字有哪些(6)

21

法 帖

法帖和法书差不多。只是法帖主要指古代名人的墨迹和摹刻在石(或木)版上的法书(包括它的拓本)。比如:《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

22

帖 学

①损崇尚魏晋以下,如钟繇、王义之、颜真卿等书风体系的学派。以区别于碑学。② 指研究考订法帖源流、版本优劣、字迹真伪的一种学问。盛行于清代。

23

南 帖

碑帖术语。清代阮元分书法为南北两派,以南朝碑碣绝少,而多为启牍之帖,故名。参见“南北派”。

独体字100个必背字,最常用100个独体字有哪些(7)

24

书 丹

碑刻术语。指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隶释》:“《石经》,蔡邕书丹,使工镌刻。”南宋姜夔《续书谱》:“笔得墨则瘦,得朱则肥。故书丹尤以瘦力奇,而圆熟美润常有余,燥劲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后泛称书墓志铭为书丹。

25

临 摹

学习前人书法的一种方法。置碑帖于一旁,仿照其笔画书写的称“临”;以薄纸蒙碑帖上,依其形迹而复写的称“摹”,或称“影书”。小学生习字,用描红本子,也属摹。《丹铅总录》引岳珂语称:“临摹两法本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栌欀桷,虽具准绳,而缔创既成,气象自有工拙;临帖如双鹄并翔,青犬浮云,浩荡万里,各随所至而息。”南宋美夔《续书谱》称:“初学书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又称:“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临摹之外,尚有“钩”法,用油纸蒙碑帖或真迹上,以极细之笔画将油纸下字迹双钩下来,再用墨填满双钩内空处,称“钩填”。

26

响 拓

碑帖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由于法书墨迹因年代久远,纸色沉暗,字口难辨,故在模制时,须向光照明,以纸覆帖,钧勒其原字笔画,然后再以墨笔填充。响拓亦曰“影书”、“影覆”。宋代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古今石刻辨》记述较详。

27

影 书

见“临摹”、“响拓”。

28

钩 填

书法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以较透明的纸蒙于法书上,先以细笔双钩,后用墨廓填,故称。亦称“双钩廓填”。南宋姜夔(续书谱)谓,“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

29

洗 碑

碑刻术语。古碑因风化剥蚀或人为磨损,后人依据原有旧画加以剔刻,谓之“洗碑”。但碑刻一旦被洗,字画精神难免大逊,如今存西安碑林的颜真卿书《颜家庙碑)即是被洗者。

30

篆 书

字体名。1 泛指汉代隶字以前的古代文字。如小篆、籀文、金文、 甲骨文等。2指春秋战国时通行于秦国的籀文(如石鼓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小篆;汉代的缪篆。如王莽时六书,“三曰篆书,即小篆”。

31

籀 文

其代也叫“籀书”、“大篆”。因见于《史籀篇》得名。字体多重叠。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今存*石 鼓文即表。

独体字100个必背字,最常用100个独体字有哪些(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