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Vista迪丽热巴的感慨
虽然南方的小伙伴们一时也难以描述“鲜”这种模糊的味觉,但如果去具体询问,他们一定能说出一百种食材尝鲜故事,上天入地植物动物无所不包,非得把你馋到想用胶带封口才停下。
一般来说,南方人嘴里的“鲜,”一般指应季食材的风味,或是是指对食物本味的还原。
被山水间丰富物种滋养着的南方,养成了追求时令的极强执念。
春分折蕨菜,清明做青团,芒种摘枇杷,立夏数樱桃,小暑酿杨梅,大暑尝菱角,秋分钓鲈鱼品蟹膏,就算是冬日,竹林里还能挖冬笋,地里还有水灵萝卜。
这些新鲜的时令食材上,自带着一股生机,那就是南方人眼里最简单的“鲜”。
你若是问一个南方人,现在有大棚暖房,很多食材都可以四季供应,吃起来有区别吗?
那位被问的南方朋友一定会不可思议地看着你,和你论一论秋季吃鲈鱼才能尝到的肉质细嫩软化,以及与鱼汤鱼肉相互交融、在舌尖泯化时出现的那股“鲜”。
自述在北京“就没吃过好鱼”的Vista任敏,一直尝试向身边朋友描述鱼腥味里土腥味、河腥味、海腥味与草腥味区别。
但她的内蒙舍友只会夹起鱼肉、蘸过盘里咸辣的烤鱼料后一口塞下,然后给第10086遍想吃太湖鱼的Vista任敏顺顺毛。
清代南京方志学家陈作霖在《金陵琐志》载称:“盐水鸭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农历八月至九月底,稻谷飘香、桂花盛开时制作者为上品,习呼为桂花鸭,以其“肉内有桂花香也”。
据说这所谓的“肉有桂花香”,指的是金陵河上的鸭子秋天时会吃下许多河面上飘荡的桂花。虽然说法并不靠谱,但这种讲究劲,倒是能说明鲜味的难以捉摸。
南方人对捕捉鲜味的执念,还体现在追求还原本味的烹饪方式上。就像“舌尖”系列纪录片里最出名的那句台词:
“最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为了还原本味,南方菜系的厨师们可能会用上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最后只是为了“让鸭子吃起来很鸭子”。
还原本味,倒不是说做菜不会下重油重盐,而是要尽可能地把食材自身独特鲜味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