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回老家,一个叔叔见我说,相伯,我看你天庭饱满,山根高耸,是块做官的材料,以后去当官吧。我当时起了兴致,竟真以为自己是块料,暗下决心,以后就当官了。
没几天回学校,老师让写未来规划。我一本正经的写道,由济南市长起步,之后担任省委*,以此作为跳板,最后进入中央当主席。
老师一本正经的批复,多提拔我。
当我后来被现实的机关枪狠狠扫射的时候才明白,当官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说才学心智的欠缺,单论天庭饱满,排在我前边的先得是奥特曼。
在发现了我并不是当官的料这一残酷事实之后,我退而求其次,准备当他们的衣食父母。
.
其实从古至今,像我一样不适合当官的大有人在,或许是因为天资愚笨,或许是因为心直口快,但不幸的是,他们偏偏就去当了官,不过这些人注定在仕途默默无闻,被后人记住的时间长短也主要取决于花名册什么时候被虫子啃完。
可这其中却出现了一个奇葩,他无论是天资还是性格都存在重大缺陷,却偏偏当了官,当了官不奇怪,奇怪的是官还越当越大,最后竟干到了无人比肩的地位。
一个不合适的人出现在了不合适的历史位置上,违背自然规律,却无比契合了中国的政治理论。
这个人就是海瑞。
海瑞临死的时候,官至正二品副部级,死后追封为太子太保,从一品副国级,属于名副其实的中央大员。
《明史》对他的评价非常有意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
套用现代年轻人的用语就是顶牛,正面进攻的意思,用在几百年前的海瑞同志那里也是这个意思,而且比现代人的理解有过之而无不及。
(图)海瑞(1514年-1587年),明朝著名清官。
从刚同僚,到刚上司,最后发展到刚皇帝,海瑞完成了战斗人生的完美剧情。
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遇到皇帝踹两脚,海瑞从考中举人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了他的一生,注定要在斗争与对抗中度过,因为,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
海瑞的最高学历是举人,在明代科举制度中选拔出最优秀的人称为庶吉士,其次是进士,再是举人,是如果将庶吉士比作清华北大的话,进士就是普通本科,而举人则是民办专科,这不是我夸大其词,联系明代官员数量与录取率,这一比喻实在不过分。
所以在明代考中庶吉士自不必说,一上来被当做未来帝国的管理者培养,进士差点,会先放到基层锻炼,然后一步步熬资历,最差也能熬到五品官,而举人则面临没有工作的境地,只有等,等哪个县的主簿之类的死了出现空缺,你就可以去当官了,不过在此之前还得经过吏部的挑选,具体方法就是看脸,谁长得帅谁去,长得丑的,您就继续等吧。
海瑞没有天资,但上天还是照顾他的,他只等了五年(一般都得等十几年,相比之下实在不多)。
他被分配去了福建南平做教谕,从南平这个穷乡僻壤,海瑞的战斗人生就算开始了,随着他一次次与众不同的举动和匪夷所思的提拔,我们也将渐渐看明白这个帝国的统御之道。
海瑞的第一个对手。
自从海瑞调到南平县之后就定下了考勤制度,以前你们消极怠工我不管,从今天开始,谁也不准迟到早退,谁敢犯错,立刻严惩,海瑞工作的地方是县学,县学就是学校,大家一向很散漫,反正就那几本书,背过了去考试就行了,谁会天天在这坐着呢?
可海瑞来了,西式学校立马掉入应试教育的悬崖,你不学习,就是坐在这画小人也得把时间给我凑够了,好嘛,这下大家天天从这坐着吧,时间长了大家虽然百无聊赖,但起码美术基础都有了质的提升。
这时候,海瑞接到了通知,延平府知府(大概相当于省会城市的市长,副省级)要来南平县视察,这对南平县来说可是一个表现的机会,知府觉得到贫困县考察会给履历增加有极意义的一笔,可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一趟不是来考察,而是来给海瑞开刃的。
海瑞上来就给了知府大人一个下马威——见面不跪。
这就很尴尬了,四品知府下来视察,众人纷纷跪倒在地上,而一个在官级名册上连名字都没有的教谕像只丹顶鹤似的站在中间,怎么也不跪。
海瑞不跪是有理论支持的,书上说,教育官员不用下跪。
知府的脸红的像猴屁股一样,为了替自己化解尴尬,问旁边的人,这是哪里来的笔架山?
大家都觉得海瑞完蛋了,可还没等知府收拾他,紧接着又有一个人来到了南平视察,这次是京城来的御史,是真正三两句话就能要人命的官。
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挤破头也要来。来就来吧。
很快,挺着肚子吆五喝六的御史就发现了不对。
跪在地上的一群人中,怎么有一个人玩金鸡独立?
没错,这位仁兄依然是海瑞,原则要坚持到底,说不跪,就不跪到底。
御史大人成为了继知府大人之后第二个在南平县脸红成猴屁股的人。
这下整个南平县炸锅了,御史这个官品级不高,能量却极大,一般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见了都得毕恭毕敬,这时候却被一个小教谕无视了,岂能善罢甘休。
等御史甩袖子走后,大家纷纷上前跟海瑞握手,这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老哥你真勇敢,佩服。另一层意思是,老哥估计工作保不住了,日后走好,不论到了哪咱们都是兄弟。
(图)明朝
海瑞照样回家吃饭睡觉,几天后,命令就下来了,但出人意料的是,却是一份升职令。
嘉靖三十七年,海瑞被提拔为浙江淳安知县。这对举人来说简直是断崖式提拔,从科级干部直接提拔为主政一方的县长。究其原因,除了海瑞这两年*确实不错之外,还有就是有人赏识,赏识他的人是福建学政朱衡。
朱衡十分欣赏海瑞的铮铮傲骨,见到省长不跪,见到御史也不跪,有胆识。
在朱衡的帮助下,海瑞被保送通关了。来到一个新的舞台之后,他瞄准了更大的对手,这个人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东南总督胡宗宪。
刚到淳安的海瑞立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丈量田亩,整肃吏治。一时间淳安县上下鸡鸣狗跳。
在明朝因为工资太低,不论大官小官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灰色收入,而海瑞作为史上第一清官,不光自己不收礼,整个淳安县谁也别想收。
大家快哭了,在明代,有些礼真的是不收不行。
当年朱元璋同志艰苦创业,认为艰苦一点是应该的,在制定俸禄的时候定下了极为雷人的数目。
像海瑞这种七品知县的俸禄是每年90石米,也就是6372公斤,换算一下差不多够30个人吃一年,还不能吃多了。
但明代县令不光要养自己,按规定师爷等人也是要由他来养的,再加上几个仆人,压力是很大。
有人说,这也够吃了,你不可能养30多个仆人吧。这就是最坑爹的地方,规定的90石米朝廷往往不会全发,实际发下来一般只有40%,剩下的拿棉花木头相抵,你总不能让县太爷全家拿木头炒菜,就着吃棉花吧。
所以有时候,真的是不贪不行。
但海县令说了,那也不能贪,没菜吃就自己种,米不够了就织布换米,冬天买不起棉袄坚持一下就过去了。他是那么说的,也是那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