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3年(明朝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四次北伐,在大军到达宣府的时候,已是八月。
而此时,一位大臣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城求见朱棣,听闻朱棣已经北征,他又马不停蹄地从北京赶到宣府。待他来到朱棣的大帐外,已是二更时分。
《明史·卷一百六十九》记载:
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
当时朱棣已经就寝,听闻他的到来,急忙召见。朱棣屏退左右,二人在大帐中谈了4个多小时,待大臣出来,已是四更天(古代一更大约为1.2个时辰)。
这位半夜来访的大臣名叫胡濙[yíng],在此前的16年,他一直在帮朱棣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据《明史》记载,这次二人见面之后,朱棣“至是疑始释”,终于消除了疑虑。可见,胡濙已经完成任务。至少,他把自己查访到的关于建文帝的消息汇报给朱棣后,朱棣释然了。
历史上的胡濙,在明朝可谓是传奇人物,他历经7朝,辅佐6帝,在礼部尚书任上待了32年不倒,堪称明朝的奇迹。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明朝名臣胡濙,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带大家了解一位明朝老臣。
一、“少白头”的寻帝记胡濙从一出生就是一个奇人,奇就奇在头发上,《明史·胡濙传》记载:
胡濙,字源洁,武进人。生而发白,弥月乃黑。
意思是说,胡濙刚出生时头发全是白的,一个月后,他的头发又变黑了。这种奇遇,纵观“二十四史”,也就他一人。
胡濙,字源洁,号洁庵,江苏武进人。他出生于明朝洪武八年。当时,天下太平,朱元璋下旨在各州府建立社学,这相当于明朝最早的“公立学校”。胡濙的父亲并不识字,所以,胡濙出生时,其父特别希望孩子长大能到社学去读书。
胡濙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自幼聪慧,敏而好学,建文二年,胡濙进京赶考,一举考中进士,名列二甲第三十四名。和胡濙同榜的还有几位名人,例如,“三杨”中的杨荣、杨溥,朱棣的内阁重臣胡广、金幼孜等。
胡濙考中进士后,并没有被留在翰林院。当时,靖难之役正在进行,胡濙被任命兵科给事中。在当时的环境下,胡濙虽然没有上战场,但他也是为朝廷征讨燕王出过力的。
只是,建文帝一再失误,南军节节败退。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在一片火海中消失了。
朱棣骑马入京时,包括解缙、杨荣、胡广等人纷纷前去迎接。胡濙并没有主动投奔朱棣,但朱棣登基后,发现了胡濙的才华,晋升他为户部都给事中。
胡濙为人敦厚,做事踏实,朱棣通过五年的观察,认可了胡濙的能力。接下来,朱棣对胡濙委以重任。《明史·胡濙传》云:
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
意思是,建文帝的去向成谜,有人说他死于火海,也有人说他带着一些旧臣逃走了。朱棣对此很怀疑。永乐五年,朱棣派胡濙带着御制的诏书,以寻访“仙人”张邋遢的名义,走遍天下州郡,暗地里则是去查找建文帝的下落。
胡濙接到任务后立即启程,一去就是9年,他走遍了大明朝州县,包括很多人迹罕至的地方,任由木屐把脚底磨穿。
永乐十四年,胡濙第一次返回,在京城只待了半个月就再次被朱棣崔着启程了。这期间,他的母亲病逝,胡濙恳请回家为母守孝,朱棣都未批准,为了安抚胡濙,朱棣擢升胡濙为礼部左侍郎。
又过了7年,也就是永乐二十一年,胡濙很急切地返回北京,得知朱棣已经带兵出征,胡濙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宣府,这也就是本文开篇的那一幕。
朱棣听闻胡濙到来,虽然已经睡下,但还是急迫地召见了胡濙,《明史》云:
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意思是,在永乐二十一年胡濙没有回来之前,有传言说建文帝逃到海上了,朱棣派遣郑和先后六次下西洋。直到胡濙归来,朱棣方才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