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衣补旁一个韦是什么字,礻旁加韦是什么字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0 08:00:27

南朝岭南地图

南北朝,义招县又析出程乡——也就是今日的梅县、平远、丰顺的大部或小部分。由此可见,北方移民越来越多地迁于此地,繁衍生息。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兴宁县析置齐昌县(府),县治设于洪塘坪(今兴宁县城北5里处枫林坪)。南梁天监二年(503年),析南海置梁化郡,撤销齐昌、雷乡两县,并入兴宁县,县治由雷公墩(今五华华城镇)徙至今龙川县佗城,属梁化郡。

南朝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龙川又析置新丰、河源、陆安(今陆丰)。

到了南齐时,粤东北境内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增至13个:博罗、龙川、新丰(析龙川置)、河源(析龙川置)、罗阳(析博罗置)、海丰、兴宁、怀安、欣乐、齐昌(析兴宁置,即后来的长乐)、陆安(析怀安置,后属龙川)、义招(即今大埔)、程乡(今梅县)。

古龙川县之所以不断析置新县,而从古龙川析出的县又继续析出新县,一是说明古龙川已是一个民政事务繁杂、税收事务繁重的大县,粤东和粤东北政治版图要重新分配;二是北方移民大量迁入,人口增长快,朝廷要增加田赋,提高财政收入。

一个衣补旁一个韦是什么字,礻旁加韦是什么字(9)

隋朝地图

另外,南朝时期,粤东北人口激增,亦能从隋代粤东北地区的政区沿革见之一斑: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仅存190郡1255县,但粤东北地区却由原来的一个郡(义安郡)增加到两个,新增了龙川郡(领十县)。但从南朝开始,粤东北人口密集区从原来的东江上游地区,转移到韩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一带。(引自王东《那方山水那方人·客家源流新说》)

东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北方战乱汉人大量南迁的时期,这完全对应上了汉族客家人的迁徙历史。

通过对古龙川行政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古龙川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广东客家人的传统范围。当然这个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古龙川一度是百越之地,后因为宋朝之后南迁汉族客家人激剧增多,才扭转局面,转为客家祖地之一。

初置的龙川县,多为驻守的军队

我们再来看古龙川的人口变迁历史。

一个衣补旁一个韦是什么字,礻旁加韦是什么字(10)

龙川旧治佗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

据裴渊《广州记》:本博罗县之东乡,东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据《南越志》:“县北有龙穴山,舜时有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此为龙川县名由来。由此可知,龙川置县之时就充满了华夏文化色彩,而不像土白地区有太多地名充满俚僚色彩。

嘉应学院政法学院教授刘向明考证认为,初置的龙川县,多为驻守的军队官兵。

一个衣补旁一个韦是什么字,礻旁加韦是什么字(11)

龙川县制作的佗城古城变迁图 资料图片

而《读史方舆纪要》则称:“筑任嚣城放乐昌拢口,赵佗又在隔河二里筑城以控武水,筑万人城于中宿祯山。”赵佗又在龙川筑城居之。这批筑城者人数不详,但同期徙往北方边郡筑城可考者,少者三万户,多者五万户。不过,也有专家考证认为,当时的龙川县编制人口可能有一万户左右。

为安稳守边的军士,赵佗还奏请秦始皇派遣中原女子到龙川,“以为士卒衣补”。1.5万名中原女子南迁后,繁衍生息,被后世客家人尊称为“客娘”。

一个衣补旁一个韦是什么字,礻旁加韦是什么字(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