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十二旒冕,天子十二冕服历史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0 08:43:25

天子十二旒冕,天子十二冕服历史(1)

天子十二冕旒冠

有着诗佛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曾为了描述大明宫早朝时的巍峨森严场景而在《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这样写道:"九天阊阖(即天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有记载,"冕,黑色,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冕的上方有一块长方形的板子,名叫延,在延的前后两沿会挂一串串的圆玉,即旒。

诗中所写的为文武百官齐拜皇帝的情形,"冕旒"即为皇帝的指代意象。自古都是"天子十二旒,诸侯以下旒数各有等差。"但为什么偏偏是"十二",而不是作为古代至阳的"九"呢?

由三出发,表示统领百官的数字十二

1."天道莫不成于三"——三之数确定百官之量

《白虎通义》有记载:"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等,君、父、师。"所以说天下所有的道全部都合数字"三"而成。

天子十二旒冕,天子十二冕服历史(2)

《白虎通义》

因此,一个皇帝需要设置三公来辅佐,一公需要设置三卿辅佐,一卿设三大夫辅佐,一大夫设三元士辅佐,总共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个元士,合一百二十个官职,正好对应十二地支。而旒冕设置十二,即表示这一百二十名官员尽归天子所统治。是天子受百官尊崇统领天下,权力至高无上,地位尊贵至极的意思。

古代以天为尊,因此称帝王为天子,以示尊崇。而在古人的观察中,天象正好与数字"十二"十分相和

2.和天象而成的数字十二

《周礼·春官》有记载:"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以会天位。""冯",乘也,登高的意思,"相",视也,看的意思,冯相氏是周时掌天文的官名,主要通过登高观察天象演变从而推算历法。"岁"指的是为了纪年而虚构的大岁星(即现在的木星,实际运转一周为11.86年。古人观察木星运转时,因为觉得它运转的方向和由东向西划分十二辰的方向相反,不方便观看,就虚拟了一个和木星运转方向相反的大岁星。),十二年绕天转一周。

"月"指的是朔望月,也就是月球绕地球十二周的时间,"辰"即北斗七星勺柄所指的方位。这段话的意思即为冯相氏负责观测十二年绕天运转一周的太岁星,一年发生十二次盈亏变化的月亮,在不同时候指向不同方位的北斗七星勺柄,通过这些来排列确定年、月、时、节(节气)等历法,只有确定了时间,统治者才能更加方便准确的管理国家,颁布政令。

天子十二旒冕,天子十二冕服历史(3)

《周礼》

这段话表明十二这个数字正是天相官根据观察天象中周期运转的天体而得。以天象推演出十二在为了纪年而创立的"十二次"中得到了更加明确具体的体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说道:"(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等十二个等份,叫作十二次。"这是古人为了通过太阳位置的变换来得出节气变换而作,同时也是为了通过太阳周期性变换位置来纪年所作。既然皇帝被称为天子,那么将冕旒之数设置为与天道相应和的十二也就不奇怪了。

应和"万物始施而牙"的十二月,将冕旒冠旈串数定为十二

1.古人据天象之演变而得出的十二月

《礼器》有云:"天子麻冕(即用麻制成的冠冕,麻象征着女工的开始,麻冕表示不忘本),朱绿藻,垂十有二者,法四时十二月也。"这里有说到,天子冠冕上垂十二旒是取自四时(即四季)十二个月。

古时候,为了统一时间方便管理,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变化,将昼夜交替的周期定为一"日",将月亮盈亏的变化周期定为一"月",将庄稼熟成的周期来定为一年,一年分为十二月,十二,既是表示一年的结束,同时也表示下一年的开始。《白虎通义》记载:"十二月,万物始施而牙。"也就是说,在十二月的时候,万物都开始舒展,生命开始萌芽。天子冕旒之数定为十二,也有表示天子将带领百姓结束昏暗,走向光明的意思。

天子十二旒冕,天子十二冕服历史(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