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典故有哪些,七步成诗的故事内容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0 11:43:13

煮豆燃萁、七步成诗这个典故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宋朝刘义庆著的《世说新语·文学》:

七步成诗典故有哪些,七步成诗的故事内容(1)

三国时期魏王曹操在长子曹昂战死后,在立嗣上很是犹豫。最初他看中的是少年成名的曹冲,可惜曹冲十三岁就因病去世了。他死后,曹操曾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剩下的儿子中,一开始曹操看中的是三儿子曹植,曹植聪明且富有文采,下笔成章,如有神助。曹操非常欣赏,有几次想立他为太子,但是曹植因为放浪任性,不拘小节,多次惹怒了曹操,最终决定立曹丕为太子。

曹丕聪颖的天资和后天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给予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曹丕年少的时候喜好弓马,长大后,熟读《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就连诸子百家的学说,也都全学习过。

七步成诗典故有哪些,七步成诗的故事内容(2)

曹操、曹丕、曹植因为他们父子在文学上的造诣突出,后人赞誉他们父子为“三曹”。而曹丕所著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

曹丕十岁开始就开始跟随曹操南征北战,长期的军旅生活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丰富了他的见闻,还增加了曹丕的在曹操集团里的威望和影响力,团结了一批能征善战、多谋善断的助手。最终,在司马懿、吴质等人的协助下,曹丕赢得了曹操的信任,被确立为太子。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继承了帝位,建立了魏朝,史称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对前竞争对手曹植很防范,这很正常,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憨睡。毕竟,曹植手下也有一批拥趸。所以,曹丕对曹植一直打压得厉害,曹植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七步成诗典故有哪些,七步成诗的故事内容(3)

有一天,曹丕把曹植找来,对他说:“听说你的诗文写得很好,我很怀疑你是否找人代笔。今天我亲自测试一下,我要你以兄弟为题作一首诗,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而且要在七步之内成诗,不然就以欺君之罪行大法!”

曹植听了之后,眼含着热泪,心想:“二哥,咱俩这么多年了,难道你还不知道我的文采吗?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曹植一边走,一边思考,还未走到七步,便满腔悲愤地吟出了著名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意思是:锅里煮着豆子,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咱俩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你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豆子呢!

七步成诗典故有哪些,七步成诗的故事内容(4)

曹丕、曹植都是曹操与卞夫人生的儿子,是亲兄弟。曹丕听了这首诗之后,被亲情打动,不由得面红耳赤,深感惭愧,最终放过了曹植。

曹植虽然凭借自己的聪敏才智躲过这一劫,但是,此后曹丕把他一贬再贬,最终,曹植在四十一岁时忧郁地去世了。

后来人们用"煮豆燃萁"这个典故来比喻兄弟之间的互相残*。

这个故事还形成了另外一个典故:七步成诗,比喻一个人才思非常敏捷。

《头条号》上有许多条友都在努力写作,其中一些人才思敏捷,写得文章质量非常高,读起来可以说是赏心悦目。在此,衷心的祝愿越来越多的条友们写作时七步成诗、下笔成章。

附《世说新语·文学》原文:"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