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最好的一首诗,雨果的现代短诗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1 13:59:21

01

你一定还记得《穷人》这篇课文中:

忐忑不安,真想让渔夫揍一顿的安娜;

魁梧黧黑,半夜回家,网也被撕破了的渔夫;

死时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的寡妇西蒙。

还有结尾那句: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多少年来这篇课文一直停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它一直都被收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这篇由两位文坛泰斗:法国浪漫主义文豪雨果,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共同打造的文章到底有多好?

一、生活中有诗歌有远方,更有那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1.《穷人》创作前的故事

法国大文豪雨果写了一首叙事诗《可怜的人们》,列夫.托尔斯泰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于是把诗改编成了小说,题为《穷人》。《穷人》1905年一出版,就激起了人们的热读,人们都爱这个经久不衰感人至深温暖的故事。

雨果最好的一首诗,雨果的现代短诗(1)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他是比俄罗斯土地还要厚重的文学泰斗。

列宁称颂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还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穷人》的写作背景 ,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生活奢靡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民不聊生,然而他们却有着善良淳朴高尚的道德品质。

2.雨果的《可怜的人们》悲壮而不失慷慨与浪漫,托尔斯泰的《穷人》细腻温暖,深入我们的灵魂

《可怜的人们》 开头

夜 晚 , 简 陋 的 草 房 大 门 关 严 ,

暮 色 中 , 屋 子 里 黝 黑 一 片 ,

什 么 东 西 透 过 昏 暗 发 出 微 光 ,

屋 子 里 的 墙 壁 上 挂 着 几 张 渔 网 。

破 旧 的 碗 橱 放 在 屋 里 的 一 角 ,

隔 板 上 的 粗 瓷 碗 若 明 若 暗 地 闪 耀 ,

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押韵,朗朗上口,这段《可怜的人们》的开头,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渔夫家的晚景图。从“黝黑——微光——闪耀”三个词,我们也读出了诗人笔下可怜的人们,虽在“瑟瑟发抖”,实际上却“闪闪发光”。

《穷人》 开头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托尔斯泰将雨果叙事诗的前六句,修改成了小说开头的第一自然段,故事的主人公桑娜的形象马上跃然纸上,虽外面寒风呼啸,然家里却温暖如春,这个女主人勤劳能干,干净利索,像极了我们的妈妈,“食具在隔板上闪闪发光”就是最好的鉴证。

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喜欢听故事,相信这个开头,就能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继续读下去——一个有故事的故事。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更有那诗和远方。”然,那感人美好的故事更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占有那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曾经的、现在的我们,依然更爱《穷人》这个故事。

二、文中孩子睡梦中的甜美静态图,让我们读懂了世上最富足的母爱。

雨果最好的一首诗,雨果的现代短诗(2)

凡是在赞美母亲的文章中,总会有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与家长抑或是对话,抑或是动作上的描写。而这篇文章,通篇的7个孩子,却是“静止”的,只是在睡梦中的甜美安详,呼吸均匀的美好,这也不得不让我们佩服托尔斯泰这位文学巨匠,别具匠心与众不同的写法。

有妈在,就有家;有妈在,就有香甜的睡眠。“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这一侧面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虽贫困的孩子们,却拥有着世上最富有的母爱。

在死去的西蒙旁边睡着的两个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西蒙的死让我们痛心,而她在临死前,用自己的衣服盖在孩子身上,用旧头巾包住孩子的小脚,这些细节描写都让我们泪目,为之动容!

三、穷人不“穷”,在跌宕的情节,字里行间中,桑娜渔夫的光辉形象是夜里最亮的灯塔

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

《穷人》通篇没有一个“穷”字,而孩子们确实只能填饱肚子,他们没有鞋,光脚奔跑,但他们有数不尽的快乐,而这一切都是勤劳阳光的父母给予他们最好的馈赠。

桑娜出于善良的本能,将两个孩子抱回家中,可又出于对丈夫的心疼:不忍心给他带来更大的生活压力,而纠结不已。

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也通常会有这种忐忑的心理,孩子出于贪玩的本能,总是在无形当中,忽略了学习,而当自己没有考好时,又突然觉得很害怕。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无需大加讲解此处省略号的用法,如能让孩子仿写,这样矛盾心理的小训练,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文章最后,当渔夫皱眉思索后,决定让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时,我们似乎看到了桑娜那含泪的最美的笑容,在那个黑夜熠熠生辉。

四、没有结局的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

雨果最好的一首诗,雨果的现代短诗(3)

《穷人》这篇课文,当渔夫让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时,桑娜开心地掀开帐子,“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这样意味深长的故事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太多想象的空间,孩子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笔去续写故事。

有的孩子顺着故事写下去:桑娜渔夫二人在谈话,桑娜还在为自己没与丈夫商量抱回孩子而自责,有担当的渔夫在劝她,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也会这样做,俩人开心地笑了......

有的孩子这样写:西蒙孩子的哭声打破了这个漆黑宁静的夜,桑娜把家里仅剩的一碗鱼汤喂给了这位孩子,紧接着又有两个孩子喊着“饿”,渔夫看着出生的红日,天终于晴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有的孩子还把自己美好的祝愿,续写在了故事中,以后的每一天渔夫都能满载而归,家里的大孩子也在帮助妈妈照顾其他的孩子,日子在一天天好起来......

还有的孩子这样写:在一个阴森恐怖狂风怒吼的夜晚,渔夫再也没有回来,桑娜整日在哭,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他们最大的孩子,又成了一名渔夫,这就让我们想起雨果叙事诗《可怜的人们》中的那句:你又含泪自语,但愿他们不要长大......

前几种结局给予了孩子们美好的愿望,而最后一种结局,虽有些悲凉,但也让我们确切地感受到害死渔夫的却是那残酷的现实。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穷人》的结局,这就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带给我们最好的品读感受,没有结局的结局却让我们的想象驰骋万里.....

02

这样一篇优秀经典的的课文,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渔夫桑娜“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沟通方式值得每个父母去学习,他们的爱情也必定会影响着孩子

雨果最好的一首诗,雨果的现代短诗(4)

嘿,我回来了桑娜”渔夫刚回来的这一句呼喊,肯定是生活的常态,每一天渔夫都会这样说,相信每天桑娜也都会给他以温情的回报。再来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人回家是悄无声息的,而另一个人对他也是“视而不见”的。一个简单的打招呼,也许是夫妻间最好的沟通方式。

面对刚刚出海回来,疲惫不堪的渔夫,桑娜没有劈头盖脸地就将把孩子抱回来的事实告诉渔夫,她在一步步地诉说,渔夫也在认真地倾听与思索。

最后他们的思想、高贵的灵魂达到了一个统一,这也是让读者最为欣喜的。这就是所谓的有趣的灵魂如此默契统一。而在生活当中,我们总把最坏的脾气留给身边人,孰不知有时我们的“恶语相告”就在伤害着我们的感情。

孩子们想要的幸福生活,也会在父母的身上找到答案,就像《父母爱情》中的安杰和江德福那种琴瑟和鸣温馨幸福的爱情,也是他们的孩子们所追求,所向往的。所以在生活中,父母双方都要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为孩子守候、创造幸福。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让我们每一个闪光的品质都能温暖孩子的未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身上的闪光点必将折射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就像《家有儿女》中小雨拍的那个公益广告,一句“妈妈洗脚”让多少父母忘记了一天所有的疲惫与烦恼,这良好的品质也取决于妈妈天天对长辈的关爱。这就是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记得有一次在饭店,看到一位父亲领了一位年幼的孩子,只因服务员上菜上得迟了一些,这个父亲就恶语相加地责骂服务员,一旁的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可这位父亲依然不依不饶。当时我就在想,这位孩子长大后,会不会也像他的父亲,只会用“怒吼来解决问题。

雨果最好的一首诗,雨果的现代短诗(5)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都要力争做孩子的榜样,我们可能不是穷人,我们只是一名普通人,我们的善良、美好,也终将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写在最后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培养孩子美好品质的文章,小学阶段正是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期,所以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显得尤为重要,“三观”正,才会有正确的人生。

正像《穷人》这篇课文,我们几代人都学过,时间在变,年代在变,而有一种情,始终在温暖着我们,引导着孩子,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我是小彩笔,想和你一起聆听教育,一起触摸生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