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牛斫轮的典故,斫轮的典故简介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1 22:08:50

在轮扁看来,圣贤之人真正的智慧就如同他做轮子的规律一样,根本不可能通过文字的方式流传下来.

现在流传下来的所谓“圣贤之书”,不过是早已死去的圣贤之人的糟粕罢了。

《轮扁斫轮》这个典故,直接否定了书本存在的意义。

试想一下,如果这句话没有被删除,孩子们听说了这篇文章之后,会不会觉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直观感受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从而忽视或拒绝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呢?

毕竟在初一的孩子们的心中,实践永远比端坐在课桌前读书更有趣。

解牛斫轮的典故,斫轮的典故简介(9)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当然也重视实践和练习的重要性。

但是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通过实践来感知的,借助书本的间接学习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防止误会,将这句话删掉就是最优解。

难以感知的关怀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教材编写者决定将《卖油翁》最后一句删除,也是教材编写者对学生的深深关怀。

教材的编写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教材的内容不能过难。《庄子》是诸子百家中理解难度最大的作品之一。

解牛斫轮的典故,斫轮的典故简介(10)

《卖油翁》出现在初一的语文课本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哪怕是借助注释和翻译,也很难直接读懂《庄子》。

“解牛斫轮”不过短短四字,却是学生用40分钟都可能无法完全理解的。

因此,将最后一句话删除,也是专家们在综合考量了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后做的决定。

有的人会担心,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而删减句子,会不会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反而改变了文章的原意?实际上这个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

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人发现现行版本教材的《卖油翁》是不完整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这说明即使删除了原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也不影响大众对这篇文章的核心内涵的理解。

解牛斫轮的典故,斫轮的典故简介(11)

世间难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是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既不影响师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道理的理解,还能适当降低理解难度,岂不完美?

结语

总的来说,“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的存在,非但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熟能生巧”,反而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

所以在经过综合考量之后,教材编写者们只能将《卖炭翁》的最后一句删掉了。这一句被删掉的话,也体现了专家们在编写教材时的慎重与良苦用心。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