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故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小故事简介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1 22:58:57

△越王勾践影视剧照(陈道明饰)


三.但另有一些学者认为,越王勾践“卧薪”之事,在东汉时代成书的《吴越春秋》中还是有记载的。

该书的“勾践归国外传”篇中说:越王勾践当时“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

这里面的“蓼”是什么?清代学者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解释说:“蓼,辛苦之菜也”。也就是说,“蓼”是一种苦菜,积聚的多了就成为“蓼薪”

《诗经•东山篇》里有这样的话:“有敦瓜苦,烝在蓼薪。”意思是说,圆圆的苦瓜,生在众多的蓼菜中。

这些学者的观点认为,勾践为了磨炼意志,准备的蓼菜一定很多,“攻之以蓼”也可以说是“攻之以蓼薪”。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故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小故事简介(13)

如果是这样的话,上述《吴越春秋》中的话语意思就十分明显:

勾践那时日夜操劳,眼睛疲倦的想睡觉(目卧),但他忍耐克服,用苦菜(蓼薪)来刺激自己而打消睡意。

这也就是说,“尝胆”是让味觉感到苦,“卧薪”是让视觉感到苦。“卧薪”的目的是在折磨眼睛而非折磨整个身体,后人把“卧薪”说成是睡在硬柴上,那是对《吴越春秋》意思的误解。

注意:此种观点认为卧薪中的“薪”,应当是一种“苦菜”。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故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小故事简介(14)


四.如此说来,将卧薪和尝胆连在一起,作为一个成语使用是什么时候呢?下面就给大家历朝历代的排一排,“卧薪尝胆”出现的时间线。

据考证,“卧薪尝胆”最早见于北宋苏轼所写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这是一篇游戏性质的书信体文章。

北宋的苏轼为三国时的孙权起草了一封答曹操的书信,信中苏轼设想孙权在三国鼎立时曾“卧薪尝胆”,它的内容原与勾践是不相*。

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曾谈及吴王夫差有“坐薪尝胆”之事。与此同时,南宋的真德秀在《戊辰四月上殿奏礼》,黄震在《古今纪要》和《黄氏日抄》中,又说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

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又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之后,马骕在《左传事纬》和《绎史》两书中,都把“卧薪尝胆”说成是吴王夫差的事情。到明朝末年,梁辰鱼写传奇剧本《浣沙记》时,又渲染了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二件事情。

清朝初年,吴乘权编了一本简易通俗的史书《纲鉴易知录》,书中写道:“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卧薪尝胆”。不久,他又刊刻了明末作家冯梦龙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书中也多次提到勾践曾卧薪和尝胆。

综上,“卧薪尝胆”的词语最早是由北宋的苏轼提出来的,但却说的不是越王勾践的事。并且从南宋到明朝,此事是夫差还是勾践所为,尚没有定论。但不可否认,随着越来越多的书中渲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就愈传愈广了。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故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小故事简介(15)

结语

那么,大家觉得“卧薪尝胆”的故事是真的吗?一方面它的历史记载出现的这么晚,似乎好像为后人所编造和误传;但说它是假的,却又流传的这么广,似乎也都有所依据。

另外,“卧薪”的真正具体含义是什么?究竟是“柴”,还是“苦菜”呢?《吴越春秋》中到底有无明确的记载说明?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最后,对于这一段历史和故事,大家有些什么看法或不一样的认识呢?欢迎朋友们留言分享和交流,将自己的思考,通过网络平台,嵌入历史的天空。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故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小故事简介(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