骪怎么读,铬是读ge还是luo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3 02:23:38

【原文】

杨朱南之沛①,老聃西游于秦②。邀于郊③,至梁而遇老子④。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⑤:“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⑥。”杨朱不答。至舍,进溶漱中栉⑦,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请夫子辞,行不间⑧,是以不敢。今夫子间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⑨,而谁与居?大白若辱⑩,盛德若不足。”杨朱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迎将家(11),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12)。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注释】

①杨朱——战国初哲学家。先秦古籍中又称他为陽子居。魏国人。反对墨家的“兼爱”和儒家的“仁义”思想,主张“贵生”、“贵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沛——今江苏沛县。

②老聃——春秋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说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书。老子与杨朱不同时,本文述两人相遇事,当是寓言。《庄子》载此事,即在《寓言篇》中。秦——今陕西省一带。

③邀——《释文》:“邀,抄也,遮也。”

④梁——今河南开封市。

⑤中道——《释文》:“中道,道中。”

⑥今不可教也——张湛注:“与至人游而未能去其矜夸,故曰不可教者也。”

⑦涫漱巾栉——涫,音 quàn(贯),通“盥”,盥洗,本文指洗手的水。漱,漱口,本文指漱口水。中,毛巾。栉,音 zhi(质),梳篦的总称。

⑧间——《释文》:“间,音闲,下同。”

⑨睢睢而盱盱——睢,音 suī(虽)。睢睢,仰视貌。盱,音 xū(虚)。盱盱,直视貌。《释文》引高诱注:“睢盱,视听貌。”陈鼓应:“睢,仰目。盱,张目。皆傲视貌。”陈说可从。

⑩辱——杨伯峻《集释》引马其昶:“辱借为黩。”黩,音 dú(渎),黑。

(11)舍迎将家——杨伯峻:“《道藏》各本‘舍’下有‘者’字,惟《四解》本无‘者’字,汪本亦无‘者’字,是也。”俞樾:“舍与舍者不同。下云‘舍者避席’,又云‘舍者与之争席矣’,皆谓同居逆旅者。此云‘舍’,则谓逆旅主人也。主逆旅者即谓之舍,犹典市者即谓之市,主农者即谓之田。”迎将,迎接。

(12)炀——音 yáng(陽),烤火。

【译文】

杨朱向南到沛地,老聃西游到秦地。杨朱抄郊野的小路,至梁地遇到了老子。老子在半路上仰天长叹道:“起初我以为你是可以教导的,现在看来不可教导了。”杨朱没吭声。到了旅舍,杨朱给老子送上洗脸水、嫩口水、毛巾和梳子,把鞋子脱在门外,跪着走到老子面前,说:“刚才您老人家仰天长叹道:‘起初我以为你是可以教导的,现在看来不可教导了。’学生想请教您原因,但路上您没有空,所以不敢问。现在您有空了,请问我哪里做错了。”老子说:“你神态傲慢,谁还愿意和你相处呢?最洁白的东西好像十分黑暗,最道德的人好像有所不足。”杨朱立刻变得十分恭敬地说:“敬听教诲了。”杨朱往沛地去,走到旅舍的时候,主人十分客气地迎接他进房间,老板安排坐席,老板娘拿来毛巾和梳子,旅舍的客人让出了坐席,在灶前烤火的人让出了灶门。当他从沛地回来的时候,旅舍的客人们已不再拘束,同他争抢坐席了。

【原文】

杨朱过宋①,东之于逆旅②。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③,恶者贵而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④,安往而不爱哉?”

【注释】

①宋——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之间。

②东之于逆旅——《庄子·山木》作:“陽子之宋,宿于逆旅。”《韩非子·说林上》作:“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逆旅,旅舍。

③恶——丑陋,与“美”相对。

④自贤之行——王叔岷:“《韩非子·说林上篇》‘之行’作‘之心’,审文意,当从之。”

【译文】

杨朱经过来国,向东到了旅舍。旅舍主人有两个小老婆,其中一人美丽,一人丑陋,丑陋的受尊宠而美丽的受冷落。杨子问这是什么缘故。旅舍的伙计回答说:“那美丽的自以为美丽,我并不觉得她美丽;那丑陋的自以为丑陋,我并不觉得她丑陋。”杨子说:“弟子们记住!行为善良而能去掉自我炫耀的信念,到哪里会不受人喜欢呢?”

【原文】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①。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②,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③;柔,先出于己者④。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⑤,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孟子曰⑥:“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⑦,至于若己者刚⑧;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注释】

①不常胜之道——陶鸿庆:“‘不常胜’当作‘常不胜’。下文云‘常胜之道柔,常不胜之道强’,承此言。”

②亦知——张湛注:“‘亦’当作‘易’。”《释文》:“‘亦’本作‘易’。”

③先不己若者——先,胜于,胜过。不己若者,力量不如自己的人。

④出于己者——力量大于自己的人。

⑤胜一身若徒——一身,一个人。若徒,好像什么也没有干。张湛汪:“徒,空默之谓也。”

⑥粥子——亦作鬻子,名熊,周文王师,楚国君主的祖先。

⑦强者不若己——王叔岷:“《淮南·原道篇》‘不若己’下有‘者’字(《文子·道原篇》同),与下文句法一律,当从之。”

⑧至于若己者刚——张湛注:“必有折也。”吴闿生:“刚,当作戕,故注云‘必有折也’。”戕,音 qiāng(槍),残害。本文指被残害。

【译文】

天下有经常取胜的方法,有经常不能取胜的方法。经常取胜的方法叫做柔弱,经常不能取胜的方法叫做刚强。二者容易明白,但人们却不懂得。所以上古时的话说:刚强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柔弱可以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一旦碰到力量与自己相当的人,那就危险了。可以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就没有危险了。以柔弱战胜一个人,会像什么也没有干一样;以柔弱统治天下人,也会像什么也没有干一样。这叫做不想取胜而自然取胜,不想统治而自然统治。鬻子说过:“要想刚硬,必须要坚守柔软;要想强大,必须要保持虚弱。柔软积聚多了一定刚硬,虚弱积聚多了一定坚强。看他所积聚的是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祸与福的发展方向。

刚强能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一旦碰到力量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受挫折;柔弱能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老聃说:“刚强的军队会被消灭,刚强的树木会被折断。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

骪怎么读,铬是读ge还是luo(9)

【原文】

状不必童而智童①,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②,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③,谓之人,而入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④,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疱牺氏⑤、女蜗氏⑥、神农氏⑦、夏后氏⑧,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⑨、殷纣⑩、鲁桓(11)、楚穆(12),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13)。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14),帅熊、罴(15)、狼、豹、 (16)、虎为前驱,鵰(17)、鹖(18)、鹰、鸢(19)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尧使夔典乐(20),击石拊石(21),百兽率舞(22);萧韶九成(23),凤皇来仪(24),此以声致禽兽者也。然则禽兽之心,奚为异人?形音与人异,而不知接之之道焉(25)。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禽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其齐欲摄生(26),亦不假智于人也(27)。牝牡相偶,母子相亲;避平依险,违寒就温;居则有群,行则有列;小者居内,壮者居外;饮则相携,食则鸣群。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并行。帝王之时,始惊骇散乱矣。逮于末世(28),隐伏逃窜,以避患害。今东方介氏之国,其国人数数解六言之语者(29),盖偏知之所得(30)。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故先会鬼

神魑魅(31),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兽虫蛾(32),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注释】

①童——张湛注:“童当作同。”

②骸——指形骸,形体。

③倚——站立。《广雅·释诂四》:“倚,立也。”《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虞注:“倚,立也。”趣——音 qū(趋),通“趋”,快步行走。

④傅——通“附”,附着。

⑤疱牺氏——亦作伏羲、宓羲、包牺、伏戏。传说为中国人的始祖,与女蜗氏兄妹相婚而生人类。又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据说八卦也始于他的创作。

⑥女娲氏——娲,音 wā(蛙)。女娲氏,传说为中国人的始祖,与伏羲相婚而生人类。其后,他们禁止兄妹通婚。又传她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治平洪水,*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

⑦神农氏——传说为上古帝王,农业与医药的发明者,用木制农具,教民农业生产,又曾尝百草,教人治病。

⑧夏后氏——传说为上古帝王,夏朝的建立者。原为部落首领,奉舜命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领袖。

⑨夏桀——夏朝最后一个帝王,名履癸,荒婬暴虐,被商汤所灭,出奔南方而死。

⑩殷纣——即商纣,商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名受,又称帝辛,荒婬暴虐,被周武王所灭,自焚而死。因商都在盘庚时迁至殷,故商朝又称殷朝,商纣王又称殷纣王。

(11)鲁桓——春秋时鲁国国君,公元前 711 年—前 694 年在位。听信语言,*兄自立,又接受宋贿赂的鼎入于周公庙,均为非礼行为。后被齐襄公所*。

(12)楚穆——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 625 年—前 614 年在位。*父自立,亦属禽兽之行。

(13)几——音 jī(机),希望。

(14)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传说力古代帝王,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炎帝、传说为上古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炎帝扰乱各部落,黄帝得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啄鹿东南)打败炎帝。

(15)罴——音 pi(皮),熊的一种。

(16) ——音 chù(初)。《尔雅 释兽》:“ ,獌,似狸。”但比狸大。

(17)鵰——王叔岷:“《艺文类聚》九十、九一、《初学记》二二、《御览》儿一九、《玉海》八三引‘鵰’上井有‘以’字,当从之。今本捝(脱)‘以’字,文意不完。”

(18)鹖——似野鸡。《释文》:“一本作鹗。”胡怀琛:“作鹗者是也。原文所言皆猛兽、鸷鸟,鹖非鸷鸟,非其伦也。以作鹗为是。”鹗,亦称鱼鹰。

(19)鸢——音 yuān(冤),亦称“老鹰”。

(20)夔——音 kui(葵),传为尧、舜时的乐官,一足。

(21)击石拊石——石,指石制的磐。拊,音 fǔ(府),击。

(22)率——跟随。

(23)萧韶九成——萧,竹制的管乐器。韶,舜乐名。九成,乐曲一终为一成。九成,有九章、九阕。箫韶九成,言箫韵之乐,奏九度为一终。

(24)凤皇来仪——谓凤凰飞来跳舞且有容仪,古人以为是祥瑞。

(25)而不知接之之道——《释文》作“而人不知接之之道”,云:“一本无人字。”此处指一般人不知接近鸟兽的方法,紧接下来说“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人”与“圣人”相对为言,故有“人”字为是。

(26)摄生——保养身体。

(27)假——杨伯峻:“‘假’或作‘暇’,暇、假皆读为了。”

(28)逮于末世——逮,及,等到。末世,衰乱之世。

(29)数数——音 shuòshuò,常常。

(30)偏执——异常的智慧。

(31)魑魅——音 chī(痴)mèi(妹):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

(32)末聚禽兽虫蛾——张湛注:“百兽率舞是也。”

【译文】

形状不一定相同而智慧相同,智慧不一定相同而形状相同。圣人选取相同的智慧,而不选取相同的形状。一般人选取相同的形状而不选取相同的智慧。形状与自己相同的,便亲近而喜爱它;形状与自己不同的,便疏远而害怕它。有七尺长的身躯,手与脚不一样,头上长头发,口中生牙齿,能站立并快步行走的,叫做人,而人未必没有禽兽之心。即使有禽兽之心,也以人的形状而得到他人的亲近。身上长翅,头上生角,龇着牙齿,张着脚爪,抬着头飞,低着头跑,叫做禽兽,而禽兽未必没有人心。即使有人心,也以禽兽的形状而被人疏远。扈牺氏、女蜗氏、神农氏、夏后氏,或者是蛇身人面,或者是牛头虎鼻,他们有不是人的形状,而有大圣人的道德。夏桀王、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他们的形状面貌与七窍都和人一样,但却有禽兽之心,而人们却坚持以他们有和人一样的形状而希望他们有很高的智慧,这是办不到的。黄帝在阪泉的郊野与炎帝作战时,曾统帅熊、罴、狼、豹、驱、虎为前驱,鵰、鹖、鹰、鸢为旗帜,这是用力量役使禽兽的例子。尧使用夔主管音乐,敲击着磬钟,各种野兽跟着跳舞;萧韶乐曲成了套,凤凰也来朝拜,这是用乐声吸引禽兽的例子。那么禽兽之心,与人有什么不同呢?形状声音与人不同,一般人便不知道与它们交往的方法。圣人没有什么不知道,没有什么不通晓,所以能吸引并能役使它们。禽兽的智慧有生来就与人相同的,它们都想保养身体,智慧也不比人低。雌雄互相匹配,母子互相亲爱;避开平地,依托险峻;逃离寒冷,寻求温暖;居住时结伙成群,出行时依次成列;幼生的住在里面,强壮的住在外面;喝水时互相提携,吃食时一起叫鸣。上古的时候,它们同人类在一起居住,和人类一同出行。到了有帝王的时候,才开始被惊吓而散乱了。等到衰败的乱世,它们更是隐藏逃窜,以避免祸患。现在东方有个介氏之国,这个国家的人常常懂六畜的语言,大概是有异常智慧的缘故。上古的神圣之人,对万物的性质形态全都明白,对异类的语言声音全都了解。把它们会合聚集起来,对它们进行训练教授,和对待人民一样。所以先会合鬼神妖怪,然后通达八方人民,最后聚集禽兽昆虫,说凡是有血有气的动物,它们的头脑智慧相差得并不太远。神圣之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教授训练所有的动物没有什么遗漏。

【原文】

宋有狙公者①,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饥之欲。俄而匾焉②,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③,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笼④,皆犹此也。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

【注释】

①狙公——狙,音 jū(居),猕猴。狙公,张湛注:“好养猿猴者,因谓之狙公也。”

②匮——缺乏,贫困。

③芧——音 xù(序),栎树,本文指栎实,即橡子。

④以能鄙相笼——笼,音 lǒng(垅),笼络,欺骗。《释文》云:“‘能鄙相笼’,一本作‘智鄙相笼’。”杨伯峻云:“疑作‘智’者是,下文‘以智笼群愚、众狙’正秉此而言。”鄙,吴闿生云:“鄙读为否。”

【译文】

宋国有个饲养猴子的人,很喜欢猴子。他养了一群猴子,能理解猴子的想法,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还减少了家里人的生活费用,以满足猴子的需要。不久家里贫困起来,他打算限制猴子的食物,又怕猴子不听自己的话,便先欺骗它们说:“喂你们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吗?”众猴子都跳起来发了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喂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吗?”猴子们听了,都趴在地上十分高兴。动物之间以智慧与能力互相笼络欺骗,都像这个样子。圣人用智慧来笼络欺骗那些愚笨的人,也就像养猴的人用智慧笼络欺骗那些猴子一样。名义与实际都没有亏损,却能使它们时而高兴,时而发怒啊!

骪怎么读,铬是读ge还是luo(10)

【原文】

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①。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②。”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向③。”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④。”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⑤。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⑥。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

【注释】

①纪渻子——渻,音 shěng(省)。一本作“消”。

②虚骄而恃气——张湛注:“无实而自矜者。”

③犹应影向——向,《释文》:“向音响。”林希逸:“闻响而应,见影而动,则是此心犹为外物所动也。”

④疾视而盛气——疾视,怒目而视。盛气,气势旺盛。

⑤已无变矣——张湛注:“彼命敌而我不应,忘胜负矣。”

⑥其德全矣——全德,指气专志一的精神状态。《天瑞篇》:“其在婴孩,气专志一,和之至也,物不伤焉,德莫加焉。”这里讲得“莫加”的至德,即全德,由下文有“其在老耄”,“虽未及婴孩之全”云云,可知。气志专一,不为外物所动,如婴孩,如木鸡,如槁木死灰,即为全德。

【译文】

纪渻子为周宣王饲养斗鸡。周宣王过了十天就问:“鸡可以斗了吗?”回答说:“不行。还没有真本领,只知依仗骄傲之气。”过了十天又问。回答说:“不行。它看到别的鸡的影子、听到别的鸡的声音就想应战。”过了十天又问。回答说:“不行。还瞪着眼睛,气势旺盛。”过了十天又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大声鸣叫,它的情绪也不会变动了。看上去像个木头鸡了。它的德已经完整了。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只有转身逃跑罢了。”

【原文】

惠盎见宋康王①。康王蹀足謦欬②,疾言曰:“寡人之所说者,勇有力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盎对曰:“臣有道于此,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弗敢击。夫弗敢,非无其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夫无其志也,未有爰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欢然皆欲爱利之。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③。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也。”惠盎对曰:“孔墨是已④。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⑤。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竟之内⑥,皆得其利矣。其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盎趋而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⑦。”

【注释】

①惠盎——张湛往:“惠盎,惠施之族。”惠施,战国时宋国人,曾为魏国宰相,善辩,与庄子善。宋康王——《吕氏春秋·顺说篇》高诱注:“康王,宋昭公曾孙,辟公之子,名侵,立十一年,僭号称王。四十五年,大为不道,故曰宋子不足仁义者也。齐湣王伐灭之。”

②蹀足謦欬——蹀,音 dié(蝶),顿足。謦欬,音 qǐng(请)kài(忾),咳嗽。

③四累——陶鸿庆:“累,层累也,犹言四层之上也。”

④墨——指墨子(约前 468——前 376 年)春秋末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宋国人,后长期住鲁国。主张“兼爱”、“尚贤”、“尚同”、“明鬼”。

⑤延颈举踵——伸长颈项,踮起脚跟,形容殷切盼望。

⑥竟——通“境”。

⑦说——辩说。

【译文】

惠盎拜见了宋康王。康王正顿着脚咳嗽着,急急地说:“我所喜欢的是勇敢且有力量的人,不喜欢谈论仁义道德的人。您打算用什么来教导我呢?”惠盎回答说:“我这里有一种道术,能使别人即使勇敢,也刺不进我的身体;即使有力量,也打不中我。难道大王对此没有兴趣吗?”宋康王说:“好!这正是我所想要听到的。”惠盎说:“刺我不进,打我不中,这还是在受侮辱。我这里还有一种道术,能使人虽然勇敢却不敢刺我,虽有力量却不敢打我。不过不敢并不等于不想。我这里还有一种道术,能使人根本就不想打人。不过不想打还没有爱护帮助你的思想。我这里还有一种道术,能使天下的男人女子没有不高高兴兴要爱护帮助你的。这比勇敢、有力量要好得多,是比上述四种道术都好的道术。难道大王对此没有兴趣吗?”宋康王说:“这正是我所想要得到的。”惠盎说:“孔子、墨子就是这样。孔丘、墨翟没有土地却成为君主,没有官职却成为官长,天下的男人女子没有不伸着脖子、踮着脚盼望他们,希望得到安定和帮助的。现在大王是一个拥有万乘兵车的君主,如果真有这样的志向,那么国境之内的百姓,就都会得到好处。那恩惠就会比孔丘、墨翟多得多了。”宋康王无话可说。惠盎快步走了出去。宋康王对身边的人说:“会说话啊,客人竟然这样辩说把我说服了。”

骪怎么读,铬是读ge还是luo(11)

喜欢的话请转发、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