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致敬伟人*的片段时候,发现这么一个画面。在小女孩唱“东方红”时候,黑板上有下面图片中的东西,上面是繁体中文,下面标注着一些奇怪的字符,作为90后的我基本是没有见过,但是看湾湾的电视剧偶尔会出现语气助词像“喔ㄛ、呢ㄋ、ㄋㄟnei、噗ㄆ、嗚ㄨ、ㄜ”这些奇怪符号。但是那时候的内陆电影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字符?题材新中国成立之后的。
经过我百度查询之后,那符号是叫做“注音”,是拼音产生之前用的,是1913年制定下来,一直延续到1930年,由中华民国政府将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并推广开来。现在台湾地区依然在用。
注音符号和拼音一样有声母和韵母,字符一共40个,都可以一一对应汉语拼音。
还是以前的电影注重细节,保留当时繁体文字和注音表,在细节方面尽量体现当时的真实情况。并没有像现在某些抗日神剧的导演,胡乱瞎编把繁体弄成简体,把注音符变成汉语拼音。
各位长辈网友,你们当时学过这种注音符号吗?现在还会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