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内存有万历元年所立碑石,名为“单氏小宗祠碑”,碑高164公分,宽80公分,文字清晰可鉴,具有历史价值和古建筑研究价值。
单氏小宗祠几经磨难
单氏小宗祠见证了单屋,甚至是石碣五个世纪的风雨沧桑,祠内的石柱砖瓦仍完整坚固,屋顶绘刻的图案仍然栩栩如生,推开古色古香的厚实大红门,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禁让人勾起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高高的大门、牌楼及柱子均为红木,据传是从越南、日本购进的。”一名单姓村民介绍说,“文革”时,有居民拆掉祠堂牌楼后两侧的雕花壁当柴烧,当时还有人想拆掉牌楼主板,在村中长者的再三劝阻下才得以保全,但祠堂里供奉的四五百块单氏牌位,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
单姓村民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单氏小宗祠改成单屋小学,是石碣最早的小学,直到2000年新学校建好后,单屋小学才从祠堂中搬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千多单屋子弟在祠堂学习成才。
航拍图
寻古
单屋单氏源自河南姬氏
“增江分派远,周邑受封长。”这是镌于单氏小宗祠正门的一副对联,横批“单氏十世祖祠”。上联典指东莞单氏发源于增城县石滩第十代的衍派;下联典指单氏起源于河南,祖宗乃东周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