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经过,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5 23:02:53

在后世,藩镇的破坏作用往往被夸大,建设作用则被无视掉了

而一提到藩镇,就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藩镇割据,想到军阀、内战、造反、残民等负面的词汇,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读。在中晚唐遍布南北的各路藩镇中,真正不服管、不听话的数来数去其实也就河朔三镇(即范阳、成德、魏博三镇节度使)而已,其余藩镇统统乖得要命。

比如冷门诗人李商隐的老丈人王茂元就曾在岭南、泾原、忠武军和河阳四地当过节度使——在我们的印象中节度使好像都是可以世袭的,在地方就是土皇帝,一不乐意了造皇帝的反跟吃饭睡觉一样寻常。可为啥老王就像条狗似的一会儿被牵到广东,一会儿又被横穿地图打发到甘肃,一会儿再被拎回到河南?总是这样天南海北的跑来跑去,老王哪还有精力拥兵自重、哪还有时间萌生野心?

事实上在中晚唐时的绝大多数节度使都跟王茂元一样命苦,而这则是由当时藩镇制度决定的。唐朝的藩镇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中原型、边疆型、东南型和河朔型,其分工也是各不相同——东南型藩镇的主攻方向是生产和商贸,简单说就是拼命搞钱以支撑朝廷财政;边疆型藩镇主要分布在关中及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替皇帝看家护院;中原型藩镇则是平息各种内乱的主力军,其重点防范的目标,就是河朔三镇。

而东南、边疆和中原型藩镇都是非割据性质的,也割据不了,因为他们的节度使的调任和派遣统统都由朝廷一言而决。不管是皇帝、宦官还是朋党掌握了朝廷大权,这些地方的节度使都得老老实实的听话。比如王茂元倒霉催的赶上了牛李党争,所以不得不一会儿在牛僧孺面前装孙子,一会儿跑到李德裕跟前拍马屁,还曾押宝过一个叫郑注的权宦。结果郑注在甘露之变中被干掉,吓得老王赶紧散尽家财到处行贿,这才保住了全家老小的性命。

混得如此之惨的藩镇,谁还能指望他们搞什么割据?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经过,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5)

即便是河朔三镇,其割据也是形式上的,该怂的时候照样得认怂

就算在事实上搞世袭、闹割据的河朔三镇,真实身份也可以说是个资深老戏骨——动不动就吆喝着不挂唐旗了,结果朝廷大军一到还没挨几巴掌呢就果断认怂。还记吃不记打,过几年就在把这个套路再玩一遍,这是为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呗!跟牛僧孺拉拉扯扯几十年都没打不明白的李德裕,对河朔三镇却一眼就看穿了他们的心肝肺:

“自用兵以来,河北三镇每遣使者至京师,李德裕常面谕之曰:‘河朔兵力虽强,不能自立,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唐纪第六十四》)

既然河朔三镇没本事自立还总作死,那为啥大唐朝廷不把他们给灭了以绝后患?因为这帮家伙杵在北方不但是阻挡日益强大的契丹人南下的第一道防线,而且还是悬在中原、边疆、东南那些藩镇头上的一柄利剑——只要河朔三镇在,别的野心家是龙就得盘着、是虎就得卧着,无论是彼此牵制还是相互狗咬狗,最终得利的都是大唐朝廷。

宋人尹源曾作《唐说》一文,一语道破了河朔三镇与唐朝兴亡间的微妙关系:

“故唐之弱者,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者,以河北之弱也。”(《宋史·卷四百四十二·列传第二百一》)

所以在后来饱受诟病的藩镇,其实是唐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搞出来的一套非常适合国情的军政制度,没有多好也没有多坏。而自安史之乱国势中衰以来,大唐朝之所以能苟延残喘百五十年而不倒,藩镇功不可没。


02

那么挺好的藩镇,最终咋都割据了?这都怪大唐朝廷自己作死。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经过,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6)

在古代,裁军可从来都不是个好主意,一不小心就是国破家亡的结果

从唐穆宗到唐懿宗的50多年间,因为财政枯竭无力支撑庞大的军费,朝廷一直不遗余力的“销兵”。大批河朔精兵因失业也频繁发动叛乱,导致三镇被搞得乌烟瘴气,再不复从前风光,也打破了藩镇间脆弱的平衡。再加上黄巢作乱需要各路大军参与围剿,许多内地藩镇如杨行密、王重荣、李克用、高骈、董昌、钱镠等趁机扩充实力,在事实上进入了割据状态,并彼此兼并攻伐,彻底将朝廷给架空了。

至此大唐朝已经没救了。就算朱温没篡唐,也会冒出个王温、李温、张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结果不会有任何变化。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宣武军节度使(驻节汴州,即今河南开封)朱温威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后称帝立国,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教科书告诉我们,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五代十国拉开了序幕。

就像五胡之祸远不止弄出来过十六国,在那乱糟糟的136年间曾冒过头的各种割据政权至少有35个之多,五代十国其实也是一个德性。

现在我们所说的五代十国,其中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通常为前后蜀、南吴唐以及吴越、闽国、南楚汉平、北汉。实际上就像十六国不止于十六,在五代之外也不止十国,却恰好是16个——还要算上赵国、晋国、燕国、殷国、岐国和北平国。除此之外,还有3个传承自晚唐的藩镇,即定难、武平和清源军节度使虽未称帝,但在事实上处于割据自立状态,直到被北宋所兼并。

其中定难军节度使还死而复生,后来由李元昊建国西夏,把北宋打得满头包。当然这是后话,在此不提。

5 16 3,这24个割据政权有一个算一个,统统都是唐末藩镇的孑遗。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经过,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7)

五代没错,十国其实有十九国,统统源于唐末藩镇

同时五代十国的开端其实也非出自朱温之手。在他篡唐的25年前,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已经割据一方,还建都太原,史称前晋。紧接着王处存的北平国、李茂贞的岐国、杨行密的南吴国跟着有样学样,也就是说大唐还没亡呢,实际上已经四分五裂了。

而在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篡周立宋以后,也只是终结了五代而已。南方的“十国”以及位于北方的北汉还在那儿杵着呢,需要老赵再南征北战20年将其一一铲除,这才抹掉了五代十国的最后一抹痕迹。

所以传统意义上的五代十国是从朱温篡唐到北宋灭北汉,延续了73年。实际上可以从李克用立晋开始算,则长达97年。

在这近百年间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乱七八糟的成天打仗,“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这样雄心勃勃的野心家只产生在北方的五代。而基本在南方扎堆的十国则相对太平,止戈散马、睦邻友好、商贸往来之类的景象才是日常。

为啥?别忘了在唐朝东南藩镇的老本行是啥,整天打来打去的还怎么赚钱?

所以在五代十国时期,位于南方的十国们普遍热爱和平,除了南唐外连个有灭国记录的都找不出来(南唐曾篡一国、灭三国)。而位于北方的五代们则异常暴躁,逮谁怼谁,要是隔个三五年还不灭个国,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爱打架的家伙通常挨揍的几率也会比别人大,所以能过上几十年好日子的南方诸侯几乎遍地都是,而好战的北方枭雄则是走马灯般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最能熬的后梁也没熬过20年,最短命的后汉立国仅3年出头就被干掉了。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经过,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