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每个成语故事背后,
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是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的智慧结晶。
每天五分钟,积累丰富知识,益智健脑练口才。
相逢何必曾相识
xiāng féng hé bì céng xiāng shí
【释义】指的是偶然相遇就是一种缘分,不必在乎以前认不认识。
【出处】出自唐·白居易的《琵琶行》。
【原文部分节选】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zhā)难为听。
解释: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的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琵琶女,听罢婉转忧伤的琵琶曲后,才知道琵琶女也曾经是京城名倡,当年貌美技精,风光无限,而现今却流落天涯,嫁作商人妇,独守空船,亦是无限愁怨,诗人白居易陶醉于琵琶曲,又深感于琵琶女的身世,再想到自己由京官左拾遗被贬九江,其凄苦又何曾不是如此,感触于怀,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其意彼此命运如此相似,虽不曾相识,但却像朋友一样有相知,感慨无限。
【后世情况】
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名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通“蛤”)蟆陵下住”。历史学界考证,白居易遇见的京城女子所说的应是“下马陵”,但白居易不知有此地名,听成了陕西话同音的“蛤蟆玲”,蛤蟆陵由此闻名遐迩。
从明代开始,从文庙到关中书院到蛤蟆陵一直是文人墨客流连之处。
抗战时期,下马陵曾是西安最重要的政治中心。
【成语接龙】
相逢何必曾相识 ↣ 识途老马 ↣ 马上房子 ↣ 子曰诗云 ↣ 云堦月地 ↣ 地地道道 ↣ 道学先生 ↣ 生知安行 ↣ 行不顾言 ↣ 言不逮意 ↣ 意气用事 ↣ 事以密成 ↣ 成败论人 ↣ 人面鬼心 ↣ 心上心下 ↣ 下气怡色 ↣ 色胆如天 ↣ 天行时气 ↣ 气涌如山 ↣ 山鸡映水 ↣ 水中捞月 ↣ 月晕而风 ↣ 风风雨雨 ↣ 雨散风流 ↣ 流言风语 ↣ 语重心长 ↣ 长绳系日 ↣ 日昃旰食 ↣ 食不餬口 ↣ 口口声声 ↣ 声驰千里 ↣ 里通外国 ↣ 国难当头 ↣ 头面人物 ↣ 物是人非 ↣ 非昔是今 ↣ 今生今世 ↣ 世态人情 ↣ 情天泪海 ↣ 海岱清士 ↣ 士死知己 ↣ 己溺己饥 ↣ 饥驱叩门 ↣ 门户之见 ↣ 见利忘义 ↣ 义断恩绝 ↣ 绝薪止火 ↣ 火树银花 ↣ 花光柳影 ↣ 影形不离 ↣ 离世异俗 ↣ 俗下文字 ↣ 字字珠玉 ↣ 玉走金飞 ↣ 飞声腾实 ↣ 实与有力 ↣ 力小任重 ↣ 重手累足 ↣ 足音跫然 ↣ 然荻读书 ↣ 书香世家↣
☞请来挑战“识”字开头的成语接龙吧!
我在评论区等你哟~
【看图猜成语】
根据下列图片提供的信息,分别猜出成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