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语通常以四字為主,表达各种丰富多彩的概念。
中国的大多成语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出处,这就构成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成语典
故。例如∶
洛阳纸贵――是指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文彩出众,当时的洛阳人争相
传抄,一时连纸都买不到了。
抛砖引玉――是指唐朝诗人常建十分仰慕另一位诗人赵嘏的诗才,为了得到赵
嘏的诗句,他特意在灵岩寺的墙上写了半首诗,赵嘏看到后果然为他配了半首
诗。寓意抛出砖引来玉,是自谦之意。
类似的成语典故举不胜举,据查有八百三十多个之多,真可谓学海无涯!甚至
连某些在书刊杂志上极少用到的冷僻成语诸如"凿壁借光〃、"买椟还珠〃、"
邯郸学步〃、"却金暮夜〃之类都有其很完整的典故。
但是,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成语――心照不宣,却
查不到相应的成语典故,甚至连一个有说服力的背景和出处也找不到。在下为
此深感遗憾!于是斗胆为“心照不宣”这句成语配置了一款典故,共广大网友们
贻笑大方∶
话说战国时期,各国都拥有一位酒仙,这样就有了七位非常闻名的酒仙。既为酒
仙,他们自然都是嗜酒如命之人,他们的酒量在各自的国度里自然是无人能敌的!
某年某日,这七位酒仙居然相聚在一起了,他们一见如故,相互热情地讨论着关
于酒的话题。当然,酒仙们是非常谦恭的,他们自然是不会提出比试谁的酒量更
高的问题。如果当时酒仙们真的提出比赛挑战,那么我们的成语词典里将会多出
一句叫作“战国酒贵”的成语来。
但是,他们共同提出了一个约定;这个约定非常合理,充满了神秘的文化色彩!
他们的约定是∶七日之后在老地方再相聚,各自带上一坛自己国度里最好的白酒,
把这七坛好酒倒在一个大酒缸里调匀,然后一起品尝这七国美酒混合在一起是什
么味道。
话说这七日之约马上就到了。而这秦国的酒仙非常之聪明!他想到了一个问题∶
“他们六位带来六坛好酒,我带一坛清水去又有何妨呢?混在六坛好酒内一定是
喝不出清水味的!这样我不就占便宜了吗?”于是他拿定主意带了一坛清水去赴
七日之约。
七位酒仙相聚之后,如约将各自带来的七坛美酒倒入一个大酒缸内调匀,然后
各自拿起酒杯在酒缸里浸满这混合着七国佳酿的琼浆玉露。秦国的酒仙十分得
意,他举起酒杯大声招呼道∶“各位,请大家共同满饮此杯!”接着,大家将杯中
酒一饮而尽。秦国酒仙的脸上突然露出一丝惊慌的神色,但很快他就掩饰过去,
转而微笑着大声说∶“好酒!”各位酒仙也异口同声道∶“好酒!好酒!……”
你猜这七位酒仙喝出了什么味道呢?
当然是纯粹的清水味道!这七位都是酒仙,自然都是聪明人啦!有谁会想不到
用一坛清水去混在六坛好酒里占便宜的好事情呢?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心照不宣”绝配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