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
但自始至终,梅葆玖都没有采取过任何的举动。
一方面是因为他自恃自己比李玉刚年长,不屑利用自己在京剧圈子中的阅历打压后辈。
毕竟除却自恃代表梅派艺术和“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这句狂妄之言除外,抛却乱七八糟的干扰事宜不谈,因为李玉刚的出现,却是有更多的人开始对古老的京剧艺术感兴趣。
在这件事情之上,梅葆玖以及所有真正热爱京剧希望京剧发展渊远流长的人士,不仅局限于梅派,都对李玉刚有一丝感恩。
另一反面,这件事情本就是李玉刚自身的原因。
从艺先做人,傲骨可以有,但傲气把控不当便会伤己伤人,而李玉刚在仅仅接触皮毛的情况之下说出的话也实在是有失分寸。
能够传承下来的古典艺术,其中固然有艺术本身的价值所在,但与之并重的却是传承之人对艺术的认可以及始终如一的谦卑。
李玉刚的唱腔是对京剧的改良,在文化传播之上有益,但是在谦卑之上,确实有所不足。
这是问题的关键,但遗憾的是,一开始的时候李玉刚并未意识到。
为了松缓与梅葆玖的关系,李玉刚找上了王昆。
图13
王昆是京剧届的知名前辈,李玉刚希望她能帮自己在梅葆玖面前美言几句,证明自己确实没有冒犯梅兰芳的意思,而是无心为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是王昆先生的态度,但若是想彻底化解问题,本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王昆虽然这么说,但是看着两位优秀的人才针尖对麦芒,她却也是有些于心不忍,主动为李玉刚出主意,让其亲笔写一封道歉信,交给梅葆玖和京剧院。
但是李玉刚却纠结了。
他找上王昆就是希望他可以帮自己美言润色几句,可话已至此,李玉刚也只能如实照做。
图14
为了暗戳戳地“提醒”王昆,李玉刚曾经三次带着自己改了又改的陈情信请王昆赐教改写,但一码归一码。
语句不当的地方,王昆为了消解二人的矛盾,自然愿意为其修改润色,但是在转交这件事情之上,王昆却表现出了绝对的“强硬”。
因为心中的傲气,这封信,李玉刚并没有寄出,而是抱上了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开始把一切都看做上天的安排。
可李玉刚的真心却是不甘的,他觉得自己成了被埋没在尘埃之下的人才,甚至是无故造人嫉妒的对象。
图15
幸运的是,李玉刚在艺术上的空窗期并没有存在多长时间,就收到了中国歌剧舞剧院抛来的橄榄枝。
一直很敬重玖爷2009年2月23日,李玉刚正式加入中国歌剧舞剧院,并以此为起点,开启了属于李玉刚的高光时代。
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所为是基于新时代之下戏曲表演行事改变之下的考量,并不代表在梅葆玖和李玉刚的争执之上代表任何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