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禡的字形相关演变)
《玉篇.示部》中称“禡,马上祭也。”显然,也是祭祀类型的一种。
4、禂。读作dǎo。《说文解字》释作:“禱牲馬祭也。”即为了使牲畜肥壮而进行的一种祭祀。本字之后附有另外一个写法,跟马有关,左边一个“马”,右边一个“寿”(如图)。说明这个字跟马的长寿(对于马来说,长寿的马一般是肥健的)有关,当然,也不止是马,还有其他牲畜,这是一项专门为牲畜特设的祭祀,郑玄说“为牲祭求肥充,为马祭求肥健”,求牛羊长得肥,求马匹长得健壮。
(禂的两种写法,后一种是常规的小篆)
5、社。读作shè。《说文解字》释作:“地主也”。这是个常用字,但其实来源并不简单,解释起来也不简单。《说文解字》上的地主,并不是指现代意义的地主,而是土地之神,我们看社的字形演变,甲骨文是土地发出的嫩叶形状,金文则直接描画从土地上长出的树木,而这个掌管土地生出植物的神明就叫做“社”。
(社的字形演变)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字又引申出来很多种意义:(1)土地之神的神主;(2)祭祀社神的场所;(3)祭祀社神的仪式;(4)祭祀社神的节日,比如社日;(5)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最早是25家为一社,后来方圆六里之内为一社,再后来到了元代,就50家为一社;(6)社仓、社学的简称;(7)某些集体组织、团体,比如印社、旅行社;(8)某些机构:如报社;(9)江淮地区的方言称母亲为社。(10)古代的地名;(11)一个姓氏。我们理解汉字,先理解基本意义,其他意义都跟基本意义相关,就容易记忆了。
6、禓。两个读音,1读shāng;2读yáng。《说文解字》释作:“道上祭。”很明显,这又是一种祭祀类型,就在在道路上祭祀称作“禓”。那么,从字形上,它的字源是一个“示”,一个“昜”,“昜”的本义就是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后来因为应用了加有表示城墙的“阝”而区别阴阳,“昜”即不在应用。昜的本义,《说文解字》称:“一曰飞扬。一曰长也。一曰彊者眾皃。”最原始的意思就是“播散、散开”,比如“场”是聚散之所;“杨”的种子带毛,可以乘风播散;固体食物可以在热水中化开,这就是“汤”;“疡”就是疮的溃烂(在皮肤上大面积溃烂也是一种“播散”);“糃”就是把碾过的谷粒朝空中扬起,风就会把谷壳吹散,留下的就是米;“暘”就是日光的发散、四射,等等。第三个意义“强者众儿”又指为强壮的人的众多的儿子。字的字形发展如图:
(昜及禓的字形演变)
明白了“昜”字,我们大致就可以理解禓的两个意义了,当“禓”读作shāng时,即指“强鬼”,就是遭遇横死的鬼,也指驱逐强鬼的祭祀,“禓”是强鬼的名字。用的是“昜”的“强者众儿”的意项;当“禓”读作yáng时,指的是“道上之祭”,就是走在道路上随时进行的路祭,这种祭祀主要是祭奠无主之鬼,所以也叫“祭殤”,就叫“禓”,古时,“殤”与“禓”通用,又指路神,而路是四通八达的,在这个意义上,用的又是“昜”的“飞扬”和“播散”的意项。
中华民族的历史足够悠久,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最好的入手点就是汉字,而了解汉字的入手点,无过于《说文解字》,但这部经典实在过于枯燥,希望我们的努力解读不仅能为学习篆刻的朋友一点帮助,也能为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播起到微小的作用。
(【说文解字】之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