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有多出名,凉州词十大经典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10-28 04:26:49

明代的文学家李攀龙认为:王昌龄《出塞·其一》,是唐诗中的七绝第一。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在《艺圃撷余》却说:“以语人,多不服。”

王世懋的意思就是说,你李攀龙一家之言,说给别人听,人家都不服气。那么,谁才是真正的唐诗七绝第一呢?

凉州词有多出名,凉州词十大经典(1)

王世懋认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可以并列第一。

到了清代,因为诗歌评价体系完善,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又甩掉了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独占唐诗七绝鳌头。因此之故,近代章太炎先生说,王之涣《凉州词》是七绝第一。

同样是写边塞军旅诗,王之涣并没有从军经历,为什么他的《凉州词》反而盖过了有从军经历的王昌龄的《出塞·其一》呢?

这是因为,王之涣《凉州词》在艺术表现手法和切入角度,以及意象的丰富性上,完全盖过了《出塞·其二》。喜欢王昌龄《出塞·其一》的朋友,先不要激动,请听我慢慢道来。

一、《凉州词》的宏大视野与“空间想象力”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要说明《凉州词》的艺术魅力,就绕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诗中第一句到底写的是“黄河远上白云间”,还是写的“黄沙直上白云间”。一字之差,就会让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大打折扣。

凉州词有多出名,凉州词十大经典(2)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黄河”应该是“黄沙”二字在传抄中产生的讹误。他们觉得这首诗,应该是写凉州的实景。当时在凉州,是不可能看到黄河的。

但是,这首诗传播到了后期,大多数的学者和唐诗选本,都选择了“黄河”二字,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只有选择“黄河”二字,才能够体现出这首七言绝句视野的宏大。

诗人先从一个较远的地方去观察凉州上的一座孤城,再在孤城的基础上把视线横向展开,看到了周围的万仞高山。

最后,诗人通过空间想象力,打破了视野上的局限,看到了远方的黄河,从青海高原上奔腾而下。

由于此时作者心中的“视线”,是从地面开始往上升的,所以产生了黄河从地上流向高空的场景。这是作者在“心中造景”,“纳万里于尺幅”的高超艺术表现手法。

凉州词有多出名,凉州词十大经典(3)

同样的手法,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已经用过了一次,就是那句“黄河入海流”。当时王之涣在楼上,面对的是中条山,同样不可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场景,可是他就这么写了。

明代的学者普遍认为,写诗就应该这样“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纯粹写实,反而会失去了诗的“神韵”。因为诗歌本来就是激发读者想象的东西,作者本人自然应该有丰富的想象力。

另外,“黄河”在华夏文明中有特殊的含义。这里用“黄河”,就是对祖国壮丽山川的歌颂与赞美,这样才能与后文中“何须怨”的情感表达产生联系。

“春风不度玉门关”,我们就该怨,为什么王之焕要说“何须怨”呢?这是因为,为了保卫我们自己的国土,为了这一片壮丽的河山,这样做是值得的。这一点,后面我还会再详细说明。

王昌龄《出塞·其一》最为人称道的“秦时明月汉时关”,虽然也有出色的时空想象力,但是和张若虚“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要表达的意思差不太多。

凉州词有多出名,凉州词十大经典(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