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軍民宣慰使司建置沿革:俗呼曰撾家,自古不通中國,本朝永樂三年,其酋備方物入貢,始置老撾軍民宣慰使司。
大明一統志
今天,我们把东南亚国家Laos ລາວ称之为“老挝”,读音lǎo wō,但这个“挝”字几乎不会用在其他场合。这让当年在大学学习老挝语的我很好奇,这个“挝”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老挝地图,来自大英百科
此前在学霸同学的指引下,查阅相关资料,咨询老挝语界的前辈,终于大致确定了如下几个论断:
一,老挝是一个明朝译名,不是“Laos”或现在老挝人自称“Lao”的对音。新中国成立初年曾用“寮国”,后在1954年前后改为古名“老挝”。对岸和部分东南亚华人仍在用“寮国”。
二,老挝原本读“老抓“,古代韵书“挝”只有zhuā的读音,至今对岸的权威字典标音依然是 lǎo zhuā。我们恢复使用老挝一词后,误读为lǎo wō,积非成是形成今天的读音。
三,挝字来源不明,或许是老挝在明朝时期的王城琅勃拉邦的旧称“孟斯瓦”(ເມືອງຊວາ Muang Sua)的译音,但苦于没有证据。
近日,在回答知乎上“为什么Laos要译成老挝,作为一个国家名感觉很难听”时,“挝”是怎么来的又引起了我的思考。
28日,我在观看一个泰国清迈大学教师讲述“兰纳”(明代作揽那、蓝那,古清迈)一词来源的视频时,却看到了这个。
来自《八百馆来文》
从这个视频里,我才知道,我国明代四夷馆在翻译进贡表章时保留了原文,做了汉语和外语的对照。原本这个视频讲的是古清迈“兰纳”,却附上了同时期车里和老挝宣慰使司的原文。其实这里用的是酸角文(Fak Kham script,อักษรฝักขาม),这是一种比较接近老挝文字母的文字,从中我可以辨认出:
Muang Sua/Chua 宣慰(用的汉字对音) Thao/Dao Lan Xang
转写为老挝语:ເມືອງຊວາ ສຽນຫວີ ທ້າວລ້ານຊ້າງ
转写为泰语:เมืองชวา เสียนหวี ท้าวล้านช้าง
明朝写成:老挝宣慰刀揽章
宣慰是汉语词,刀揽章是宣慰使的尊号一类词,揽章即“百万头大象”,我们今天理解乃当时老挝的国号,目前多翻译成“澜沧”。非常明显,老挝这个词在这里=Muang Sua,ເມືອງຊວາ,Muang是泰老系语言“城、国、邦”的意思,这几乎可以确定“挝”字来源于琅勃拉邦的旧称Sua,ຊວາ了。
于是我顺藤摸瓜,翻开了视频里提到的《华夷译语》八百馆杂字,在“地理门”里,我看到了这个。(要感谢北京大学图书馆把这批图书电子化)
《华夷译语》八百馆杂字
《华夷译语》中,有外语原文,中文意思以及汉字拟出的外语读音,在这个词条下:
ເມືອງຊວາ(Muang Sua)=老挝,读音是“猛挝”,Muang ເມືອງ=猛,可见“挝”就是ຊວາ Sua 的对音,多年的疑惑在这一刻彻底解开了。
“老”是今天老挝人的自称,在过去是还是泰国北部多个泰傣老系族群的自称,包括清迈古时也自称为“老”,为了区分,来自琅勃拉邦的“Lao”,按照他们的语序自然就是“Lao Sua" ,汉语写作“老挝”。
这样看,老挝( lǎo zhuā)这个名字一点也不难听,这个“挝” (zhuā)字代表了老挝故都琅勃拉邦、代表了当时统一的澜沧王朝(ອານາຈັກລາວລ້ານຊ້າງ),也正证明了中老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