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总祠堂,施姓到底有多可怕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11-28 11:29:55


施世纶为民请命,不畏强权,《清史稿》记载了他一个故事:他在漕运总督任内到陕西赈灾,发现陕西仓储亏空严重,准备上疏弹劾,当时的川陕总督鄂海以施世纶的儿子施廷祥在其部下就职为要挟,施世纶却以“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于子”严词拒绝。


同祖父母、父母一样,施世纶也是个十分孝顺的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施世纶调任江宁知府,三年后(1696年),施琅去世,他请求回家丁忧居丧。江宁民众闻知消息,纷纷到府衙挽留。得知挽回不得,深知他两袖清风、没有积蓄,便每人投一文钱在府衙门前,资助其作为路费,但施世纶坚决不受。眼见无法退还,施世纶便在府门左右建两个亭子,称之为“一文亭”,以答谢江宁父老的深情厚谊。施世纶返回晋江后,其嫡母王夫人去世了,第二年,他生母黄夫人也去世了,他又为生母居丧。在居丧期间,康熙帝欲授其知府之职,他为尽孝道不赴任。


施世纶为官所到之处,政绩斐然,深得民心,不少百姓都为他造生祠奉祀。他去世后,康熙帝赞其“清慎自持,勤劳至素著”,赐全葬并遣使祭奠。


施氏总祠堂,施姓到底有多可怕(9)


施氏后人 扶贫济困 助学敬老


施世纶一生“两袖清风”,却给后人留下重要“财富”——一份他亲自修制的二十六条族约。族约中在孝顺父母、和睦兄弟、诚信守法、勤俭清廉、扶危济困、知礼明义等方面品行,对族人有严格、甚至严苛的约束。


他十分重视帮扶贫困宗亲,“立义学,原为族之贫不能就塾者设。”“孀寡守节,最为苦境。不论有子无子,通族赈恤保护。”他重视教育“子孙不论聪明鲁钝,从幼俱宜读书,令其知礼义、识道理”;提倡勤俭持家“士农工商,各宜勤俭”;他十分重孝“子孙见尊长,当循循执礼”……


故人已杳,但数百年来,施世纶立下的族约,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施氏族亲,特别是关于扶危济困、孝悌友爱等优良家风家训,已融入世代施氏家族人的血液中,代代相传。年关前,施氏宗亲施能狮,将为其母亲庆贺90大寿的钱省下来,捐出680万元,用于村里助学、敬老、造桥等公益事业,在当地传为佳话。


“达则兼济天下”,福建临濮施氏宗亲总会理事长施能向介绍说,施氏宗亲十分团结友爱,不仅宗族成员之间鲜有嫌隙,海内外事业有成的施氏宗亲,长期出钱出力,帮扶本族困难、遭遇意外等贫弱宗亲,同时对敬老、助学、造桥修路等公益事业十分支持。对其他村民,甚至永春、安溪等异地困难群众,他们同样不吝伸出援手,给予大力帮扶。


施氏总祠堂,施姓到底有多可怕(10)

施氏家族传承了几个世纪的家风家训如今看来仍蕴藏着巨大的正能量,“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更是为后人所敬仰。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