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我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3-22 01:24:5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我(1)

有朋友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这是名句,小孩子都能背,诗句本身不难理解,但是你要问现在的年轻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估计就很难答上来了。是以才会有朋友提问“你赞同这个说法吗”,很显然他就是很年轻的一代人,无法理解古人对空间广阔的恐惧甚至大于时间的流逝。

不要说小孩,就算是我们,现在也很难真实体会到王勃在写出这首送别诗时的离愁别恨。从古到今,送别诗一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当我们读到这些感情深沉的送别诗时,总会有一种见证生离死别的感觉。

离别,在古时候就那么重吗?

确实是那么重。

古人这种离别之情,我们不太好理解,是受到了科技发展的限制。不同时代受到的限制,有物质方面的,也有认知方面的。今天我们网络发达,联系方便,现在的小朋友们,手机已成为了生活挚爱,无所不能。他们怎么都想象不到十几二十年前,我们连固定电话都没有的时候,朋友之间要如何联系——如果跨越城市,有比较要紧的事情就打电报,不着急的话就写信,一封信来去大半个月,仅仅相当于咱们现在在微信上说个“在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我(2)

所以我们这代人,喜欢木心先生的《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现在的小孩即使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电视、视频、小说)当年的状态,也没有办法体会。写封信,得半个月才收到回信,那种等待的煎熬和收到回信的喜悦,他们永远无法感受到。他们能想象到,但是不可能真切体会那种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年轻的编剧可以让古装剧中人、小说主角一天走遍半个中国的原因,他们当骑马是高铁呢。

所以,要理解这两句诗,就必须把文字放到诗里面,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情况来进行解读,感同身受作者当时的情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是初唐诗人,著名的神童,九岁就写出《指瑕》,对《汉书注》进行指正。十六岁中进士,赐官“朝散郎”,在沛王府上作“文学”之时,写了《檄英王鸡》,被认为不务正业,被撤职。后来因为私*官奴被判死罪,遇上大赦。出狱后去看望因为自己犯罪被贬官的父亲,回程渡海之时落水,惊悸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我(3)

这是个奇特而短命的人生,因为出道早,王勃还是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正是他的经典作品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和《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句,互相辉映,让他在诗词史、文学史上彪炳千古。

我们通过平仄对比,会发现这首作品完全符合格律诗中五律的格式,而这个时期,离平仄格律的成型大概有四五十年的样子。这说明平仄格律是诗人们共同的选择,是永明体之后不断演变、归纳出来的结果,是符合诗歌音律发展的,在当时来说“今体诗”是先进的文学理念。

没有格律的时候,诗人们都写得符合格律了。武周时期的宫廷诗人不过是总结、归纳出来这些规律提供给后学使用。

我们主要看内容,就不分析平仄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我(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