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是第12个“全国疟疾日”,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是“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再传播”。据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世界在减少疟疾病例和死亡总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疟疾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这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每年报告的新发病例超过2亿。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疟疾(高度流行地区恶性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2017年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上显示,2017年底,山东疟疾发病人数209人,均为输入性病例,发病率0.21/10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2018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疟疾发病数2518,死亡人数6人,发病率0.1798/100000,死亡率0.0004/100000。
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受感染的按蚊叮咬或经输血感染,最初症状有发热、发冷、头痛和寒战等。如不及时治疗,恶性疟疾可能发展成重症疟疾,甚至导致死亡。
疟疾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疟疾可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止蚊子叮咬,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据了解,传播疟疾的蚊子主要是按蚊,而且只是部分蚊种的雌性蚊子,可传播疟疾。 按蚊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情况下仅有少数种类能传播疟疾。在我国已知的60余种按蚊中,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是我国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
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
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派驻非洲、东南亚等地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并储备足量疟疾治疗药物。
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
疟疾的潜伏期是多长时间?
疟疾的潜伏期是跟感染疟原虫的种类相关的,比如恶性疟,潜伏期最短,7到15天,平均是12天;三日疟最长,平均28日;间日疟及卵形疟平均13-17天;但是有一些间日疟存在长潜伏期,有复发的可能,患者要观察一到两年的时间。
被感染后该怎么做?
去疟疾流行区旅行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疟疾确诊后,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药,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现象。医务人员对确诊的疟疾病例应按照《抗疟药使用规范》给予足量规范的抗疟治疗。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充分的休息和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过高热患者因高热难忍可药物降温;凶险发热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挽救百万疟疾患者生命
1880年,法国学者Laveran在恶性疟病人血液中发现引起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并据此获得1907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897年,在印度工作的英国军医Ross证实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阐明了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生活周期及通过叮咬进行传播,因而获得1902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我国学者屠呦呦发现了可以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据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的灵感来自中国古代的一篇文章,古书籍记载,公元400年,青蒿曾被用于治疗间歇性发热(疟疾的一个标志)。在这种草药中,屠呦呦发现了一种能够有效治疗疟疾感染的化合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青蒿素。她自愿成为第一试药人。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如今,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CT)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的最佳疗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全球第一种疟疾疫苗在非洲试点推广
世界卫生组织4月23日宣布,全球第一种、也是迄今唯一一种被证实有预防效果的疟疾疫苗开始在非洲国家马拉维试点推广,随后还将在加纳和肯尼亚试点推广,为拯救成千上万儿童的生命带来了新希望。
这种名为RTS,S的疟疾疫苗由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此次试点拟到2022年底每年为上述3个非洲国家约36万名儿童接种疫苗,其中5月龄至两岁的儿童将接种4剂疟疾疫苗。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一份声明中说,虽然过去15年里借助蚊帐等手段疟疾防控取得了巨大成果,但现在进展停滞甚至在某些地区还出现逆转,因此RTS,S疫苗被寄予厚望。
世卫组织介绍,RTS,S疫苗是第一种、也是迄今唯一一种已证明可显著减少儿童疟疾的疫苗。临床试验发现,该疫苗可预防约40%的疟疾病例,其中包括约30%危及生命的重症疟疾。此次试点将重点关注儿童死亡减少情况、疫苗接种率以及疫苗常规使用时的安全性等,为今后进一步推广RTS,S疫苗提供政策建议和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