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晋城新闻网
你准备好了吗?
本报讯 (记者 冯通) 今天开始我市就要入伏,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到了。接下来,人们将迎来“高温、高湿”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仍是40天,时间为7月16日至8月24日。
“三伏天”往往酷暑难耐。今日是入伏的第一天,今年的入伏时间相对去年晚了4天。据了解,今年的“三伏天”一共40天,初伏在7月16日-7月25日,为期10天;中伏7月26日-8月14日,为期20天;末伏8月15日-8月24日,为期10天。
为什么有些年份“三伏”时间长,有些年份时间短呢?气象专家介绍,伏天的长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别上,由于中伏时间有长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所以导致中伏的天数也不相同,于是就有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别。
时值三伏,不少市民微信朋友圈也流行起了许多“冬病夏治”的养生法则:“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这期间,请大家不要吃喝冰镇一类的食物和饮料,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坚持在伏天喝热水,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一年一度的三伏天,珍惜安康。”
这种微信中说的冬病夏治办法,究竟有没有效果呢?市医院专家介绍,三伏天确实是一年中冬病夏治的重要时节,这条微信里的做法有助于养生,尤其对于有哮喘、肺气肿等疾病的人群和一些体虚的老人小孩。但养生更注重长期习惯的养成,在十几天或一个月内“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就有点夸张了。
专家表示,冬病夏治就是把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放到夏天来治疗。三伏天是自然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此时节治疗,可充分激发人体内部的阳气,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