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为什么有唐三藏,历史上唐三藏真的见到了佛祖吗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5-12 03:54:01

▲唐三藏离开长安以后来到了甘肃天水。这里处于中原通往西域的要隘和咽喉之地,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摄影/吴健

由于大唐在西域的重要影响力,丝绸之路沿途的城市已经有不少人会说中原官话,而且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来自天竺的梵语也是常用语言之一,研习佛经、长于长安的玄奘能够熟练使用这两种语言进行化缘,还能在各个佛教小国例如高昌国弘扬佛法。

假设玄奘往西南方向走,就要面对十里不同音的方言,难以沟通交流,再者西南地区信仰多元化,对于一心弘法的玄奘来说,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从玄奘开始,中国人对“西天”有了更多的遐想

公元645年,在天竺游历了10多年的玄奘回国,由唐太宗下令西域各地官员亲自迎送,到达长安时,宰相房玄龄亲自迎接,国都里万人空巷,争先一睹高僧风采。他从天竺带回来的657部佛经、150粒如来肉舍利,以及7座金、银或檀刻佛像,也在朱雀大街南端陈列出来。当时,玄奘已然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因此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玄奘归国后,口述其西行经历,由弟子辩机记录为《大唐西域记》;其弟子又根据玄奘亲身口述,编写了一部传记体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两本书详细地记录了玄奘取经途中所经历的故事。

不久之后,书中的真实记录便开始向传说方向演变,催生出丰富的取经故事;晚唐时期,第一部带有孙悟空、沙僧等形象的传说故事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敦煌一带诞生;宋代,第一部以唐僧取经为题材的戏剧在山西出现;此后各种各样的取经故事频繁演变,直至明朝小说家吴承恩,大篇幅加入神话色彩和人物刻画,完成了《西游记》,将玄奘化为“唐三藏”,彻底将其形象烙印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

佛像为什么有唐三藏,历史上唐三藏真的见到了佛祖吗(9)

▲在河西走廊瓜州县境内的榆林石窟中有一副《唐僧取经图》,展现了民间流传的西游故事,孙悟空与白龙马陪伴唐僧取经。图源/榆林石窟

但是玄奘西天取经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玄奘回到长安以后,组织起了规模空前的“译场”,汇聚了当时唐朝首屈一指的佛学才子,对西天带回来的经文进行研读与探讨。从公元645到664年约20年时间里,玄奘带领弟子共译大小乘经典75部1335卷,包括了大乘佛教早期经典之一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为佛教文化的传播作出极大的贡献。

公元652年,为保存从印度取回来的经卷佛像,玄奘亲自在长安主持修建大雁塔,最初建造时,以印度的菩提伽耶塔为蓝本,参考佛经的“浮屠”形象,以青砖和土塈为主要材料建成。之后,玄奘将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时任中书令的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立于此处,人称“二圣三绝碑”,成为长安胜景。

大雁塔作为玄奘西游回来建造、带有古代印度建筑风光的佛塔,却在历史流变中与中国儒家文化相结合——当时唐朝新中进士,不少都会在大雁塔内题名,即著名的“雁塔留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雁塔都是长安城的地标建筑。

佛像为什么有唐三藏,历史上唐三藏真的见到了佛祖吗(10)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原本带有古代印度的建筑风格,后来在修缮中逐渐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融合。供图/图虫创意

同时,在唐太宗的要求之下,玄奘也将道教经典《老子》翻译成梵文,将其沿丝绸之路往西传播,并且在《大唐西域记》记述了高昌以西的100多个国家的情况,包括这些地方的幅员大小、地理形势、农业、商业、风俗、语言、文字、货币等等,成为当时唐朝统御西域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也引起了时人对“西天”物产丰饶、文明鼎盛的遐想,更多人开始前往西域引进多种技术与作物。

例如,中国蔗糖的诞生,就离不开唐朝引进制糖法。唐朝以前中国的糖大部分由米麦制成,而出产甘蔗的印度将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炼并不断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搅拌,提炼出了石蜜。玄奘在天竺取经求法期间曾见到当地人食用石蜜,记录到书中指引了人们前往学习如何炼制蔗糖。根据《唐书》记载:“蕃胡出石蜜,中国贵之。上遣使往摩伽他国取其法。”中国引进蔗糖技术后,又不断改进提炼手法,最终诞生了今天我们吃到的白砂糖

在唐宋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国的作物还包括来自印度的丝瓜和芒果波斯的菠菜、中亚的阿月混子(即开心果)……自西汉张骞以后,中国人的餐桌又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佛像为什么有唐三藏,历史上唐三藏真的见到了佛祖吗(11)

▲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喜爱用古法熬制红糖,在高温熬煮下,蔗汁里的水分被蒸发掉,糖汁慢慢凝结,变成琥珀色。

如果说张骞是汉武帝之幸,那么玄奘无疑就是唐太宗之幸。筚路蓝缕的他们,以一往无前的勇气,跨越东西方之间巨大的距离和地理阻隔,走出了一条光辉灿烂的商贸与文化交流之路。

令人唏嘘的是,随着气候变化与时代变迁,昔日中亚、南亚许多城邦已然湮灭在历史尘埃之中,当年玄奘的学法、弘法之地,例如高昌、车迟、梵衍那、那烂陀寺早已落幕在文明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大唐西域记》不仅是单纯的游记,更是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

从19世纪中叶开始,英国考古学者和印度学者对英译本《大唐西域记》进行深入研究,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陆续发掘出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蓝毗尼等众多佛教圣地,甚至还有著名的印度国家象征之一的阿育王柱狮子柱头。那些记载在传说之中,却一直没有实证的王朝,最终被深埋的文物所证实。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康宁汉姆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发掘出因战火毁灭的那烂陀寺,其遗迹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千年前,当玄奘一路向西,抵达心目中的圣地,他又何尝想过,圣地会因他的著作得以重见天日。那个去寻访文明的人,最终成为了文明的记录者、传播者与保护者。当我们在书本、画作、电视中一遍遍回味《西游记》时,其实也在与玄奘共同再走了一次唐朝人的西域之旅

佛像为什么有唐三藏,历史上唐三藏真的见到了佛祖吗(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