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盘后面是什么境界,何为涅盘如何才能达到涅盘的境界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4-06-15 21:25:06

图|婆罗门教善恶轮回

这一世做善事,得善果,下一世则会生为婆罗门、刹帝利或者吠舍;这一世做恶事,则会有恶果,下一世会成为猪、狗或者贱民。

奥义书中描述的轮回有好的状态和坏的状态,但是轮回状态最终或者说总体上是痛苦的。奥义书思想家认为,人会因为*而做出相应的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

*从何而来?*是因为人对事物的认知有偏差,奥义书认为,世界事物的本质是“梵”,但是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才会有占有的*,导致轮回和痛苦。

只要认识到了“梵”,就不会再产生*,也就没有了苦恼。

涅盘后面是什么境界,何为涅盘如何才能达到涅盘的境界(5)

图|婆罗门教

奥义书思想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认为世上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梵,人如果能够意识到世界的事物本质都是“梵”,就不会产生*,没有了*也就不会再有痛苦,就得到了解脱。

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不仅对后世的婆罗门教的解脱观念产生了影响,对于佛教解脱观念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脱离轮回才能达到解脱和涅槃,但是在观念上佛教和奥义书却不相同

佛教在创立之初对于奥义书有所吸收和借鉴,但是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逐渐和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产生了不同,但是二者在解脱的思想上还是存在着共通之处。

涅盘后面是什么境界,何为涅盘如何才能达到涅盘的境界(6)

图|涅槃

首先,二者都把解脱或者涅槃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宗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奥义书中的婆罗门教思想家认为*和相应的行为是导致轮回的原因,而轮回是充满痛苦的,因此只有消除*和相应的追求,才能脱离苦海达到解脱。

佛教则认为世间本就充满疾苦,*或者说爱欲是人产生痛苦的直接原因,对于世俗的事物也是持否定态度。佛教认为就是这种*和追求导致轮回,轮回是充满痛苦的。奥义书和佛教都认为解脱或者涅槃就是跳出轮回状态,彻底摆脱痛苦。

其次,奥义书和佛教都认为解脱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消除无知之后达到的境界,都重视智慧解脱,二者都认为只有最高智慧才能达到解脱。

而奥义书的解脱思想和佛教的涅槃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两点:

奥义书中认为,要达到解脱就要正确认识“梵我同一”,世俗之人对于“梵”以外的追求产生了业力,导致了轮回。如果意识到一切都是“梵”,“梵”之外的事物都不存在,不再执着于外物,那么就获得了最高的智慧,获得了解脱。

而佛教所理解的智慧与奥义书中所理解的智慧有本质不同。在佛教看来,事物都是缘起的,人之所以产生轮回,是因为不能意识到生命中不存在一个主体而执着于一个虚幻的追求,使人陷入轮回产生痛苦。

涅盘后面是什么境界,何为涅盘如何才能达到涅盘的境界(7)

图|佛教释迦牟尼

奥义书对于解脱的观念并没有做进一步的细分,也没有对解脱和世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而佛教则对于涅槃有更加深入的表述,早期的佛教对于涅槃和世间做了严格的区分,而大乘佛教的主流思想则是认为涅槃和世间不可区分。奥义书则没有这些区分,这也是二者重要的不同点。

结语

奥义书中的主要理论是婆罗门教的思想,其中的解脱观念也反映了古印度婆罗门种姓阶层的利益。而佛教的理论和奥义书中的婆罗门教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尽管佛教吸收了奥义书中的一些内容,但是佛教的解脱观念是建立在无我论和缘起论的基础上的,和婆罗门教的最高阶层存在理论不符。

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对于处在社会压力中的民众来说,无疑是带给了他们希望。佛教诞生之后,这种观念也帮助了佛教吸收信徒,后来随着佛教的发展,涅槃的观念出现,要想达到涅槃的境界就要做到无我。突出无我才能在发展信众的时候强调众生平等,这也是佛教在吸收信徒时对抗婆罗门教的方式。

参考文献:

《印度古代史》

《梵语文学史》

《摩诃婆罗多》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