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贶由来
在民间,六月六天贶节也被称之为“祭神节”,对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教来说,农历六月初六也是仙门的长寿节。
因为动物修炼成仙必定要有一定的年龄基础才可以,不长寿就等于失去了修炼的机会。
所以六月初六这天,也是仙门里的舍药节,修得正果的仙家会向同门里未得道的真身动物舍药,助其增长道行。
六月初六这天,道观除继续纪念此日天降祥瑞以外,还把这一天作为翻晒经书的“翻经节”。
如旧京的白云观藏经楼里,藏有道教经书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届时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道藏”统统拿出来通风翻晒
天贶,(tiān kuàng),意思是上天的恩赐,出自《通易论》。三国·魏·阮籍《通易论》:“昭明其道,以答天贶。”
而《晋书.卷二二.乐志上》亦有云:天贶来下,人祇动色,抑扬周监,以弘雅音。
所谓“天贶”,意为“上天恩赐”,天贶节,自然就是上天恩赐的好日子。
天贶节的来历与道教联系紧密。史载北宋景德五年有黄帛二丈许挂于左承天门屋角上,上有一包书卷,即所谓天书。
二、天贶渊源
道教节日,华夏民间传统节日。
《宋史》本纪第八·真宗三:“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天贶节是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正月下诏设立的节日。天贶节在宋代休假一天。
《东京梦华录》记载:“六月六日州北崔府君生日,多有献送,无盛如此”;
《武林旧事》记载:六月六日,显应观崔府君诞辰,自东都时庙食已盛。是日都人士女,骈集炷香,已而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
《梦梁录》:六月初六日,敕封护国显应兴福普佑真君诞辰,是日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饱挹荷香,散发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
清朝废天祝节,很多地区的老百姓依然过天祝节。
三、民间习俗
民间与天贶节对应的“六月六”习俗比较多,以前到了六月初六这天,媳妇们可以自己从婆家回到娘家来过天贶节,又称“回娘家节”,还称为姑姑节。还流传有 “忙端午,歇天贶,吃完雪花粑回婆家”的说法。
广西有“六月六”节日点火把活动,当地人认为火能驱赶梯田里的害虫和鬼咒,以保水稻丰收。安徽天堂寨天贶民俗文化旅游节讨六六大顺的彩头,祈愿上天赐福、风调雨顺、天随人意。盛世社会,国泰民安,人们在丰衣足食之余,更增加了对文化生活的向往。
而在江南一带梅雨过后需要翻晒衣物,六月初正当其时,所以民间多把天贶节理解为天赐的翻晒良机。旧时上海每逢农历六月初六日,在城隍庙内园举行晒袍会;名为晒袍,实际上是全城成衣匠展示各种款式的服饰的节日,各家工匠纷纷拿出自己的精品成衣,珍奇斗艳,展示自己精巧的手艺!
四、重要活动
农曆6月初6交6月初7的子时『开天门』,是天门大开的日子,人们的祈求可以直达天听,也是『补运』的最好时刻。
这一天,想要修行早日得道的人们,都会在神仙面前讨药、求寿,希望身心健康、填福增寿、助长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