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建国之后,突厥可汗派遣使节出使大隋,希望能与中原政权结亲。当时杨坚刚刚统一天下,时局不稳,与草原民族和亲不失为一种稳定北方形势的良策。不过,隋文帝将自己的打算告知皇后和公主时,娘俩竟泪眼连连苦苦哀求杨坚收回成命。
面对老婆孩子的眼泪,杨坚潸然泪下:“朕也不舍得把女儿送到一辈子只能洗三次澡的鬼地方啊!”杨坚的一句话,让“游牧民族一辈子只洗澡三次”的概念在中原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隋文帝说的是真的吗?游牧民族为何不爱洗澡?
不论是匈奴、突厥还是鲜卑、契丹,既然是“游牧民族”,那么自然是以游牧为生计的。游牧的本质就是逐水草而居,在水草丰饶的草场上放牧,等到草场荒芜后便迁移到新的栖息地。在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游牧民族的族民都是在迁徙中的,所以他们不会储备太多水源。
蒙古高原上的水源何其珍贵?即便发现了水源,他们也不舍得好好地洗个澡,充其量用水擦擦身。而且,绝大多数游牧民族生活方式比较原始,缺乏中原地区的沐浴品,也没有澡盆等舒适的设备,所以对于游牧民而言洗澡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
虽说,生存空间广阔,但游牧民族通常是以部落的形式发展的。也就是说,游牧民亦有贵族和平民之分。那些地位较高的贵族,会在贸易活动中购买沐浴品,并效仿中原文化洗热水澡。但对于普通的游牧民来说,这种奢侈的生活是他们无法想像的。
所以,绝大多数游牧民一辈子只会沐浴三次。既然次数有限,自然含糊不得。
婴儿降生以后,小娃娃的父亲便会亲自为孩子进行人生中的第一次沐浴,让新生儿干净整洁地迎接未来的人生。之所以第一次洗澡选在出生后,是因为当时草原上的卫生、医疗条件有限,新生儿夭折率非常高,人们坚信这种洗礼会提高孩子的存活率。
人生中的第二次沐浴,通常是在结婚时。小夫妻成亲之前,会彻彻底底地洗个澡,因为在这次洗礼后,他们要肩负家庭责任。老人寿终正寝以后,子女会为其进行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洗礼,此举正好对应着新生儿的洗礼,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走。
早年游牧民族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遵守着这一风俗,一生仅洗澡三次。不过,随着草原民族与中原文明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受汉化的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北方贵族增加了洗澡的频率。
西汉时期,南匈奴单于向大汉求亲,汉元帝将美女王昭君封为公主,送到北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汉朝嫁公主的历史事件里存在“忽悠”的成分——王昭君并不是汉元帝的亲生女儿。不过,即便王昭君的身份有问题,呼韩邪单于还是给了她无尽的宠爱。
中原女子洗澡频繁,为了让美人在草原上活得舒服,呼韩邪每隔几天便会命人准备大量水,供自己的夫人沐浴。只不过,呼韩邪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夫人,他自己仍习惯于游牧民族传统习俗,不会经常洗澡。
后来,北方游牧贵族为了表示自己与平民的不同,逐渐开始洗澡。
五代十国时期,契丹建立大辽政权,该国的体制、文化处处参照了大唐,将优秀的汉文化贯彻到底。既然处处效仿先进的中原文明,契丹人自然会事无巨细地模仿,洗澡这样的小事自不例外。有趣的是,当时契丹人不但会在家里洗澡,还会去城里的“大众浴池”,在集体浴室中享受洗澡带来的整洁和舒畅。
蒙元政权入主中原,来自北方的蒙古皇帝像汉人皇帝一样,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均被改变,每天定时洗澡,斋戒前后沐浴。时间久了,这种习惯与讲究深入骨髓。据说,在朱元璋推翻了蒙元政权后,逃亡的残元皇帝仍不忘带上他最喜欢的楠木浴桶。
其实,在笔者看来游牧民族并不是不爱洗澡,只是生活条件有限。哪有人生来不爱干净呢?目前世界上最讲究沐浴文化的莫过于土耳其,殊不知土耳其民族的祖先便是突厥人。突厥人西迁以前没有洗澡的习惯,可一旦来到物产丰富水源丰饶的地区,他们十分乐于改变习俗让自己变得干净清爽。
参考资料:
【《史记》、《汉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