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邦洁
诸多同龄人的文章将我带回到六十多年前—充满幻想和童趣童真的少年,小学六年朝夕相处的日子,一群少不更事、顽皮好动的大男孩和晶莹剔透、楚楚动人的小姑娘。
同学说:“回忆儿时的故事乃人间乐事。”浸淫于老妇聊发少年狂的喜悦,情之所至摘选点滴,凑成一文,与众友畅谈我们的少年。
NO. 1 园丁
高洁与我实验小学、耀华中学同学,爸爸原是记者后在一中任教,妈妈何姨是备受敬爱的小学老师,后来作过常德道小学的副校长。
一中正对门她家住的家属院每周我至少去三四趟,从放学到五点半一起去接上幼师幼儿园的弟弟们,我们有说不完的蜜语甜言。
走进门洞下一级石阶,迈上转两个弯的楼梯,迎面见到笑嘻嘻的大脚外婆,干净利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递上一些准备好的小零食,买菜做饭一溜烟见不到身影。
大人们都忙自己的事,只有期末的家长会才给了他们亮相机会。学校安排我们去做引领服务,总能听到爸爸妈妈们与老师说感谢的话,表示孩子交给学校他们很放心。
后来我上班了,长辈们也一把年纪,下班的路上遇到何姨,她都会蹦下自行车,靠在路边和我聊上好一阵,唯一话题还是学校和学生。
从新华区与城厢区合并前后小学的历史沿革到各校特色,从教学教材到学校生活管理......思路清晰、如数家珍:我们主张“有教无类”,不主张划重点。“燕达”,“志达”,“四友”,“竞存”,“培育”,“五区五小”,“民航”,“国航”,“实验”都是比肩的学校,不分伯仲。
家长们根据住家远近或是工作单位待遇为孩子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比如“民航”和“国航”的子弟不收学费,而且学习环境和校餐都比较好。
学校要求班主任接新生前常规家访,确认家庭生活较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填个表校长一批就减免。虽说一学期学杂费2.5元,但一家几个孩子也是一笔开销。
那时没有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被拒之校门外。一个学校,一个班有来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学生,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处。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育局有定期的教研活动讨论教学大纲,观摩教学也很活跃,先进的教学法一交流就普及了......
我告诉何姨,我们上初中时就遇到许多您的高足,我们考本校高中时真正的强手很多来自外校的考生,那时的教育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正是有何姨这样的倾心于基础教育的园丁,把祖国的花朵们捧在手心里,惜之、爱之、帮之、扶之,用他们的乳汁培育着我们长大,为我们确立人生的坐标。
我们把他们尊称为“先生”,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能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也正是他们的辛劳我们的国家才有了称之为栋梁的人才,社会才有了蓬勃发展的根基。
1954年春全家于 成都道192号对面吉庆里, 过两个月小弟将呱呱坠地。
NO. 2 教材
我到网上找当年的小学课本,欣喜中翻开一年级《语文》。
- 第一课:开学,开学了。
- 第二课:上学,我们上学。
- 第三课:学校里同学很多。
- 第四课:老师教我们,我们要听老师的话。
- 另一课: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战士爱枪和爱炮,学生要爱书和笔。噼噼啪,噼噼啪,大家来打麦,麦子好,麦子多,磨面做馍馍。
这些简洁朴实的语言是种在我们心底的种子,爱学习,懂感恩,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无论经历过怎样的惊涛骇浪我们没有偏离“规范自己、服务社会”的轨道,因为我们从少年即接受到人生价值的启蒙。
课外书给我们提供了多元的教材,四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教语文的刘真萱老师,刚刚师范学校毕业,她很懂童心也深谙语言文学听说读写的排序。
下午自习课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刘老师把厚厚的一本小说摆上讲台,绘声绘色地朗读精彩篇章。
《大林和小林》讲一对双胞胎不同的成长经历,奇特的构思,大胆的想象,曲折的情节把“有出息”和“寄生虫”描写的淋漓尽致。大林、小林、狗皮皮、四四格—与我们的生活没有距离。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里弟弟阿里巴巴是许多男孩的偶像,他与强盗周旋开山洞的咒语成了求助的口头禅“芝麻,开门!”
乘上“邓肯号”随《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穿越雷电,跨过激流,期待刘老师在上一节朗读中的悬念在下一节中破解。
科幻故事使我们懂得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勇敢终将打败怯懦的道理,探索世界的奥秘燃起我们新的渴望。
实验小学五十年校庆,我们已经离校三十九年,我握着刘老师的手激动不已:“久违了,您还是教我们时的模样,‘大林和小林’......”一连说了好几遍。
浩瀚的书海是我们汲取营养的宝藏。
NO. 3 值日生
那会儿就近入学,上学时,哥哥姐姐领着弟弟妹妹,放学时,老师送到校门口。路队长带着过马路,看着同学拐小街进胡同。
戴袖标是很心仪的事:在校门口查卫生,检查是否佩戴红领巾。当然戴袖标也很辛苦,起大早,还要帮助工友叔叔生炉子,放学打扫教室做卫生。
每个戴袖标的值日生都那么郑重其事,拿事当事作,有板有眼,一丝不苟。我们打小立下的志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集体服务很光荣。
其实值日生“官阶”相当“一道杠”吧?那一天里“二道杠”、“三道杠”也得服管,“脚并拢,朝前看,对齐行。”每个人都有当领导和做管理者的机会,从小不慕“权贵”。
我们成了发小,往后长大了,各奔东西了,到了花甲、古稀、耄耋和鲐背的年岁还总打听,互相惦记,忘不了共同渡过的那个质朴、清纯的好时光。
NO. 4 感受美
小时候以为音乐、体育、美术就是玩,全凭兴趣,长大了才知道“玩”出点门道还必须接受正规的训练,名师的指导。
在体育馆练体操,在重庆道郭英老师家学芭蕾,锻炼身体也结识了许多住家附近的玩伴。
小学音乐老师何亚杰先生教授的音乐基础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入门。何老师白白胖胖,头发稀疏,戴副眼镜,亲切和蔼。
他用节拍器讲节奏,用脚踏风琴帮我们练发声“呵、呵,尽量长!”,忽而转向弹奏钢琴“放声,放声,听琴,音准!”他一句句地纠正吐字和用气,他模仿的那些“跑调、走音”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
顾不得记下黑板上满满的简谱、五线谱符号,只记得何老师一堂课下来挥汗如雨。每节课开篇老师都要放一张经典、有趣的唱片:《洋人大笑》、《钟表店》、《动物园》那些世纪经典把我们带入圣殿。
《葡萄仙子》是黎锦辉(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创作的一部描写成长与自然关系的歌舞剧,被业界称作中国儿童剧里程碑。
何老师竟然组织、指导几十名十岁从没扮过装的孩子排演这出独幕八场戏,并登上儿童影院、常德道警司礼堂、北宁公园和建设路人民礼堂等舞台。
为了与同学聊我们曾经扮演过的仙子、太阳、雨点、春风、雪花和露珠等角色的故事,特意到网上搜索何老师,“何亚杰:辅仁大学毕业,儿童音乐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多部歌曲选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很得意投在他的门下,很遗憾那时不懂珍惜机缘,但更多的是感激,感激他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他使我对“孩子王”的崇敬升华,他没有把名人的光环顶在头上,而是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记在心里,践行在琴房、课堂和排练场......
NO. 5 讲卫生
学校卫生保健管得很宽,那时三级医疗还健全,每年定期有大夫来学校体检。
校园里有一间牙科诊室,里面有两台治疗椅,牙科医生每周几个半天给筛查出来的学生治疗,常有同学嘴里咬着棉花上课。
于昭和教导主任讲的历史简明、清晰,板书漂亮。他的生理卫生课也吸引人,特别是信手拈来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图谱画得那么生动。
他讲过指甲的功能和保护,那阵子大家常将剪下的指甲放在火柴盒里,攒多了交给班主任,卖给药店。后来知道那里有角蛋白,可以入药。
学校还有一间理发室,常有男生光顾,也提供同学勤工俭学练手。走出门的有利索的平头,分头,也有“盖儿头”,还有“狗啃”改造的“光葫芦”。
于主任在小喇叭里提醒:“这周同学们都洗澡了吧?”夏天还好说,冬天就不一定。常有几个同学结伴去吴家窑的澡堂洗淋浴。
脏净衣服放一个大筐里,一个竹牌挂手腕,一个竹牌用夹子夹在筐口,洗个把钟头,出来自己的筐不知摞到谁的筐上,服务员总在那倒腾。
洗浴一役告捷也饿了,就地买块烤山芋,那叫美乎!也有的伙伴洗得慢,还得替她买块烤山芋拿着,她并不隐晦:“一寸寸的洗,褪下去一层皮,星期一值日生肯定奇怪:你脖子上的‘车轴’怎么没有啦!”
NO. 6 假期
寒暑假学习小组乐趣无穷,无论是汗流浃背的酷暑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都不能阻挡孩子们参加学习小组的热情。
我们家的门房小屋六七平米经常接待我们姐弟的几拨。放不下椅子,人挨着人站着,赶快忙乎作业,算数、语文在一页上,七言八语一凑就齐活。
男孩子们铺开棋盘将帅车马逐鹿沙场,黑白棋子纹秤对局;女孩子则用花布缝制小口袋装上沙砾手疾眼快地欻(chua)子儿,最后以交换连环画报、小人书收场。每日一篇毛笔字要等到开学前两天突击。
抓紧时间赶往贵州路郑和里的崔桂玲家,住教堂前后和土山公园四周的同学取中聚汇,边啃着桂玲奶奶的煮玉米,边看刺绣表演。
奶奶戴着象瓶子底一样厚的眼镜拿着绷子绣花鸟鱼虫,在眼皮底下飞针走线,似乎在吸吮花之香气,妙不可言。往后看到云锦、苏绣、湘绣时常常想起崔奶奶,那绣绷上的金银丝线,那双巧夺天工的民间艺人之手。
崔桂玲带着去二池游泳,她入选二池少年队常参加比赛,泳姿规范,漂亮。
天津二池 | 网络图片
去儿童影院看电影是比较奢侈的活动,早场和新老片的连场最实惠,天黑散场也不回家,还要站在分手的路口处议论一通电影里的人物和情节。
寒假只有三周不能错过每一天早场滑冰,6:30,人少,学生早场票价便宜。从小成都道拐到长沙路到西安道临园里与章文苓搭伴儿再奔新华路体育场要走二三十分钟。
大顶风时倒着走几步,眉毛结上霜,脚下踩着一步一坑的积雪,仿佛听到席棚子下播放的广东音乐“步步高”,立马唤起奔赴冰场的热情。
回家的路上在黄家花园的早点铺花三分钱买一小碗豆腐脑或五分钱的锅巴菜就着家里带来的馒头,还好,包着屉布放在棉袄口袋没结冰。
假期中有一两次返校日,交过作业,就到学校正对门的王小玲家蹭吃,中饭是王妈妈拿手的面片或是“拨鱼”。以后无论和谁去面食馆我总会吹一通:“小时候同学妈妈做的才是正宗的山西面食,喷喷香啊!”
离开课堂,没有老师安排,没有家长督促,我们自己编排的假期愉快而充实。
NO. 1 顽童
成都道云成里是名医聚居地,白家、屈家、赵家、张家、辛家、陈家门户紧闭,红花绿叶爬墙。可李智勇家的小院荒着,住在附近的男生在前院的土地上撞拐,女生跳皮筋。
他父亲当卫生局长,也算是不小的官,可偌大的家从大门到厅门通透,每间屋子都大敞遥开,一览无余。只见几张贴着机关家具编号标签的旧桌椅、床铺,一点不讲究。他们家楼上楼下房间多,正好“藏门个儿”。
李智勇一天风风火火的跑来跑去不知忙什么,忘了作家庭作业或是抄同学的作业是常事。他也不喜欢做值日,课后命同学替他扫教室,女生表示不服从,他就揪人家小辫,有时把鼻涕抹到同学的花棉袄上。上写字课他不带墨盒,毛笔。
我和高洁的夫婿齐毓檀幼儿园就同班,图画课上我经常让毓檀改两笔,他母亲教美术,他有天赋。李智勇干脆下位拿同学的笔和水彩,让毓檀替他画。
教图画的曹老先生只要到课桌旁辅导同学,他马上跑上讲台把老师在黑板上画的静物和人像改的面目全非,引来同学哄堂大笑。
老先生拽着他的衣服领子把他送到教室外面罚站,不一会老先生就急了:“哪个流氓吹口哨?”全班齐刷刷看着窗外李智勇探着的小脑瓜。
下课铃响了。老先生拿着教鞭敲敲粉笔末,再看粉笔盒里,只剩下白粉笔了,往前看门口地上一片“歪曲”黑板图画的花花绿绿,能想出是谁的作品吧?
只要有人和我说起儿子或孙子不好好念书,我就讲给他,当年我们班有个调皮捣蛋的,出了圈的淘,后来成了“大气候”,考上大学,入伍铁道兵,勤奋耐劳、刻苦钻研,当上了青藏铁路建筑工程高管。
1998年,实验小学1953年入校丁班同学 毕业三十九年后,与先后两任班主任 刘真萱、邓玉林老师合影。
上图左一为高洁、作者为后排左三。
NO. 8 福地
1955年儿童影院落成,转年暑假,周围几所小学的一拨女生在那里练了一夏天的“马铃薯舞”。
儿童影院 | 网络图片
舞蹈表现土耳其人劳动、收获的欢庆场景,节奏快,队形变化多,每周三天在儿童影院或是在旁边大院空场排练,徐老师精雕细刻很下了一番功夫。
影院早场老片五分,新片一角。故事片《红孩子》、《鸡毛信》;动画片《三毛流浪记》、《神笔马良》都是看了又看。
影院两侧的平房有小人书,儿童画报,《小朋友》杂志,也有棋类游乐活动。窗下凳子上立着半人高的白搪瓷凉白开大水罐,还有一排茶缸子,一摞玻璃杯。
影院舞台上紫色帷幕拉开,透明的纱帘走向两侧,白色的银幕上露出“静”字那一刻,台下蛤蟆吵坑顿时变成鸦雀无声。
《乡村女教师》,美丽、端庄的瓦连卡亲切地告诉孩子们:“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普通的孩子了,是学生,我教你们念书、写字、算术,你们要成为识字的人,我要教你们思想。”这句话影响了我们许多女同学。
50年代上映的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 (网络图片)
上中学后果真见到瓦连卡的化身—教俄语的毛若昭老师,她经常穿着苏联花布做的布拉吉或旗袍,大襟上别着花手绢。
课堂内外毛老师总保持着眯着眼睛的微笑:“我的孩子们!谢谢你!”,她走到哪儿身边簇拥着学生们。直到耄耋之年不能亲临校庆活动,前去探望和合影的学生在她家的门口排起长队。
毛先生的女儿赵雪琪是威震海内外的天津女排的祖师奶奶,深谙教育的真谛,神圣的事业有传承。
那些苏联影片和后来的学俄文也促成很多同学结交苏联小朋友,从此,年节时常收到背面有风景的明信片,花花绿绿的贺卡走进了少男少女的生活。
儿童影院也经常举办文艺演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名角和天津广播电台少儿部的播音员为孩子的朗诵专场使我们着迷。
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豌豆上的公主》、《拇指姑娘》......艺术的赞美勤劳、朴实、真诚、勇敢和善良,他们的感染力铭记于心。
儿童影院也是喜爱戏剧小朋友的乐园,京剧《大闹天宫》、《三岔口》;木偶剧《白雪公主》。河北梆子《宝莲灯》讲述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绚丽、宏大的场面足以感受经典的震撼。
艺术之树于幼年播种,儿童影院那个小舞台也曾引导有才华的孩子们走上专业道路。
儿童影院是我们的福地。
NO. 9 特长生
当时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实验校园里附设音乐附小,一些学生提着琴、管、号上学很神气。上午同堂文化课,下午他们去琴房单兵训练。
与住在成都道的缪培慈一路走,我才分清楚了弦乐的提琴、铜管乐的号、木管乐的管和笛、弹拨乐的琴和打击乐的鼓、锣及铃。她的父亲是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女承父业做了教师,如今也桃李满天下。
附小同学个别的搞了专业,大多升入普通中学,艺术的修养够他们受用终身。
缪家的楼下住着写《战斗的青春》一书的作者孙振,孙振女儿也是实验学生,高我一级,他们家书很多,我借过几次《人民画报》。
蔡焰焰在音小拉小提琴,她住在重庆道桂林路口陈记早点店往前走高台阶的房子,去她家玩时常见她练琴。
高二下学期,市里挑上她参加跳伞训练备战65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错过了高考,转年赶上了文革去兵团,后来回城上大学做了教师。
好多年以后我们成了同事,聊起那段经历:“你那么喜欢音乐,中文底子也好,怎么跑去跳伞?”焰焰很实诚:“充满幻想,什么都想尝试吧。老爸说‘想好了,这个决定也许能改变你的人生。’真让老人家言中。”
焰焰的父亲是老八路,作过天津卫生局长,医学院长,是学生们怀念的“老厚道”。文革焦灼的年代已经“挂起来,靠边站”的院长用仅有的权力批准学生买洋鼓洋号成立乐队。
中国传统的因材施教与西方寓教于乐相结合,使我们的同学中涌现出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科尖子和文艺、体育的特殊人才。
NO. 10 走入社会
1958年“三面红旗”高高飘,我们的心也浮了,把家里的旧锅、铁铲捐了。
班级,年级斤数评比,我想再把一对铁亚铃也交上去,小我两年级的大弟弟急了,只好帮着一年级的二弟把家里旧电线的铜丝撸出来交了。不知道铜在炼钢中起什么作用,网上照片里星罗棋布的小高炉告诉我们,当年我们捐物的去处。
我们也曾投身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讲卫生”运动。上学带着苍蝇拍,晚上在院子里点上汽灯招蚊子。
学校发的鼠药洒在老鼠容易出没的地方,发现的死鼠要剪下尾巴,上缴计数。幸好同学们听话又小心,没发生鼠药伤人事件。
最惊心动魄的是打麻雀。从清晨到傍晚,人们爬到树上,房顶上,敲响任何可敲的东西,挥舞缠着布条的长竿儿,大声呼喊,吆喝,驱赶精疲力竭的麻雀,让它们疲惫而死。
据说全国城市停学、停产、停业三天“驱鸟”,很快这种人工干预生态环境不良后果开始显露,农田虫害严重。还是有聪明的鸟类深谙“运动”,他们飞向广袤的乡野,躲进深山,免予灭顶之灾。
从倡导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到当下的素质教育,核心的思想是“树人”,正如将龙飞船送上太空的马斯克所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和大海”。
历史学家看历史,站在高山之巅,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看的是大趋势,宏观历史,但是有许多生动的记忆和细节则被“淘”掉了;而个人的回忆,是种情景场记,微观历史。
身在历史长河之中,随波而下,以为的种种偶然,汇入历史洪流之中,方知为历史之必然。
记录那段幸运是责任,捧起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心疼得舍不得丢下。
完
2016.1.10
作者黄邦洁是五大道的老住户,“情系五大道”公众号的忠实读者、该群成员权宏的姐姐,退休后家务之余记录生活,意在承上启下,为弘扬乡土文化尽力。
采稿 校对 编辑 | 紫石
关于我们
本号汇集了五大道人讲述的老故事及五大道人的文学、摄影作品等,旨在重温五大道老时光、探寻五大道人的生命轨迹、弘扬五大道的人文精神。欢迎新老五大道人踊跃投稿,文字、口述均可(有意者请在私信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本号刊登的文章(不代表本号立场)均为原创,不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