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曾经的白洋淀清澈见底。但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白洋淀流域工农业迅速发展,人工养殖星罗棋布,各种点源、面源污染物不断增加,同时进入白洋淀的水量大幅度减少,白洋淀生 态环境逐渐恶化。
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迎来了有史以来规模最 大的生 态治理,“控源、截污、治河”一 体 化推进。通过多途径保障入淀水量、实施全流域控污、增强不同淀区连通性等措施,全 面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白洋淀之所以被称为华北之肾,主要是因为其在维护华北地区生 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 大的淡水湖泊,拥有143个淀泊和3700条沟壕,12万亩芦苇生机盎然,10万亩荷花争奇斗艳。这些自然特征使其在调节气候、控制污染、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生 态平衡等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白洋淀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在抵御洪水、补充地下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功能。这些生 态服务功能与“地球之肾”——湿地所提供的服务相类似,因此被比喻为“华北之肾”。
白洋淀的芦苇有10余个种类,种植面积约12万亩,每年出产8000多万斤,芦苇是白洋淀人 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作物,在白洋淀民众生活和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以皮白质佳素负盛名,芦苇用途很广,经济价值颇高,有“铁杆庄稼,寸苇寸金”之说,苇子可造纸、织蓆、打箔、编篓、打帘、和制作苇制工艺品,而且随着白洋淀旅游业的发展,芦苇工艺画产业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