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是鲁迅先生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破衣烂衫,无蔽体之缕,是一个横遭压迫、备受屈辱的雇农。他原以为革命就是造反,痛恨它,但当看到统治者在革命面前惊慌失措时,便要求参加革命,最终被*。
阿Q的可悲主要还不在物质生活条件的被剥夺,而在于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自尊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
而“阿Q精神”指的是一种自我安慰的精神,又称“精神胜利法”。简言之,是使用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却。
举几个例子:阿Q在与人打架吃亏时,心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
阿Q在被闲人揪住辫子在墙上碰头而且要他自认为“人打畜生”时,他就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而且他还自以为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在精神上胜利了。
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须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对抵抗力稍薄弱的小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薄。
阿Q精神在当今社会的表现。比如当前,有些人看见别人超过自己时就说:“他算什么,我比他好多了。”这不是见先进就学,而是自我满足,不求进取,又敌视别人进步。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说是物质上的绝望,必然要用精神来安慰。
中国作家茅盾:“我们不断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遇见‘阿Q相’的人物:我们有时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上也免不了带着一些‘阿Q相’的分子。……我又觉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人类的普通弱点的一种。”
很多人问,阿Q精神是褒义还是贬义?客观上来说,它必然是贬义的。但是,我觉得如果能保持头脑上的清醒,面对逆境时带点阿Q精神的自我欺骗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当真的暂时无力摆脱逆境时,精神上那根虚假的“稻草”也可作为依靠。
最近看见一些关于年轻人因患抑郁症自*的新闻,确实痛心。有人批判世道的冷漠,有人痛斥用人单位的无耻,有人哀叹年轻生命的消失,都没错。我心里想的却是,如果他们有一点阿Q精神就好了,做人何苦活得那么清醒,被嘲笑怎样,承认无能怎样,自欺欺人又怎样,至少在绝望的那一刻,他能骗自己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