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有的孩子比较紧张,上台自我介绍,“我叫某某,我今年几岁了,我喜欢蓝色......嗯,呃......”卡壳了;有的孩子虽然不紧张,端端正正站着,字正腔圆地讲:“我叫某某某,今年6岁了,是某某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我平时的爱好是弹钢琴、下围棋,我的爸爸是……我的妈妈是......”
感觉好像汇报工作。大家先别笑,咱们大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信你马上来个自我介绍,我叫xx,是xx部门负责人,我的工作主要是......呃,也没词了。看,是不是一样干瘪乏味?
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只会说标准套话的孩子,显得没个性,讲出来的东西平铺直叙,一听就是copy模型,无聊。
话太少的孩子,更没有存在感,直接沦为隐形人,别说出彩了,当众卡壳还会带来心理压力。
也许你会说,孩子的性格就是如此,我也没办法啊。
那你可就错了,问题不在于孩子的天性怎样,而是他们在参与社交活动时,没有掌握自我介绍的方法,不知道如何大方得体地展现自己。
01什么是好的自我介绍?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有位女士在南卡罗来纳州某学院发表演讲时,这样介绍自己:
“我的生母是个聋子,没有办法说话,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间,我这辈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棉田做苦工。
可是一个人的未来怎么样,不是因为出生,不是因为环境,而是应该去问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然后去行动。
我的名字是阿济·泰勒·摩尔顿,今天我以美国财政部长的身份,站在这里。”
再来看看普林斯顿大学的“自我介绍”:
请确保至少有一篇申请论文展现出高大傲慢,那样你就稳进了!要知道,“我”比美利坚合众国还年迈,还是排名第一的老大啊!
你看,让人耳目一新的自我介绍,不是按标准套路开场白:“大家好,我叫……,我住哪里,我喜欢吃什么……”,而是用真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地把自己的画像勾勒出来,传递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02这样的自我介绍有什么价值呢?
蜜芽创始人刘楠曾经分享了一个她怎么获得徐小平老师投资的故事。那其实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自我介绍。
刘楠拿到徐小平手机号之后,精心编写了这样一条短信:
徐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北大毕业生,但现在在开淘宝店。我的销售额已经有三千万了,但我非常不快乐。我听说您是青年的心灵导师,我是一个陷入困惑的青年,您有时间开导一下我吗?
在这段简单的自我介绍里,主题、情感、反差巨大的细节都有了,徐小平老师在收到短信两分钟后,立刻回了电话,之后便成为了刘楠的天使投资人。
你看,自我介绍是不是很值钱?
可以说,从考试面试、新生入学、求职面试、与人交往,到商务谈判、项目路演……我们这辈子,都在不断介绍自己。
好的“自我介绍”本质上就是一种自我推销,是为别人留出时间的广告窗口,大家因为喜欢你、欣赏你,所以愿意继续与你产生交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信咱们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也具备刘楠一样展示自我的能力,能落落大方地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而不是像机器人,讲一番程序式的套话,泯然众人矣。
注意力经济时代,竞争越激烈,越需要能抓住眼球。当每个人都是注意力经济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我们的言谈举止,都会成就人生的各种契机。
03我们可以想想--
能打动人的自我介绍是如何诞生的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一定是源自介绍人对自己的充分了解。只有讲自己真实的形象,才有打动人的真实。
记得小时候,只要参加社交活动,妈妈必然会提醒说:“待会见了人,你要记得跟人打招呼,要介绍自己,我叫某某,今年几岁啦,我在哪儿读书,我的爸爸叫,他是……”
只是,让我妈郁闷的是,一到正式场合,讲完“我叫某某,今年几岁”就卡壳了。-_-||
搞得我妈很没面子,只好跟人解释,“我们家小孩就是胆子小,出不了众……”
长大后,我再看当年的自己,讲不出来,不是胆小的缘故,而是因为讲的都是我妈帮我总结出的信息,不是我了解的,想呈现的自己,讲起来就很别扭。
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在《创造的起源》里,解析了语言表达的源头:就是“我”。
人类从围着篝火表述“我看见了什么事物”,到"我的观点"、"我的想法"、"我的诉求"……语言很可能就这么的,因为“我有了想要表达的东西”而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