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思考了自己应该住在哪里,是山洞、鸟窝还是蜘蛛网。
应该吃什么,是鱼、土豆还是虫子。
它还发现了自己有一个特别的地方:脚板很大。
可它也不知道这对大脚板能够拿来干嘛,是用来滑水?还是给老鼠坐?
直到有一天,一只叫杰西D的黄鼠狼出现……
故事的更多内容,我就不在这里剧透了。
达利B寻找“自己”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自己画像的过程,有外貌上的辨别,还有对自己住在哪里、喜欢吃什么、有什么特点的思考。
这个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作为一个“引线”已经足够,我讲解的时候发现,99%的小朋友都会边听边笑:“它不就是一只长耳朵兔子嘛,怎么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这时,你可以问亲爱的孩子:“那聪明的你,知道自己是谁吗,为什么住在这里,为什么爱吃樱桃不吃西兰花.......你了解自己吗?”
这是个顺势而为的引出,孩子会在“激将法”下,对自己做一个思考。
当孩子开始思考,思维导图中的圆圈图就派上了用场,下面是咱们东西儿童教育自己的思维导图书上的示范图。
内圈写上“我”或孩子的名字。
然后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联想,想想“我”有哪些特点、亮点、有趣的经历……统统都可以!重点是发散、思考!
最后,把这些内容画在外圈里,这样孩子就拥有了一份特别的“自我画像”,再让他做自我介绍,肯定滔滔不绝,让你刮目相看。
其实成人想做出好的自我表达比孩子更不容易,因为它需要你跳出外在属性的世界,去体验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情绪,真是太难了。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更容易鲜活的表现出本真,让人印象深刻
所以孩子在展示自我时表达不给力的原因,其实是家长帮了倒忙:
大人设计的模板,更多的考虑社会规则和他人看法,讲究符合规则和逻辑,而小朋友只关心是不是自己想说的,好不好玩?这之间的差异导致教导时“鸡同鸭讲”,表达时也就鲜活、自信不起来。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因为他们得到的爱远比我们多,表达的热情那叫一个高。
这样可爱的孩子,你再让他被动记住要点,去讲你认为正确的东西,他内心肯定是排斥的。
所以想让孩子大方展示自己,我们就必须做出改变,转换思路:从教孩子听我们的,到引导孩子主动思考,从“你应该说”到“你可以说”。
家长要有“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理念,把孩子视为用户,设计路径帮他挖掘想法,去理解他的想法,至于最后怎么说、说什么,就交给孩子自己来决定吧!
为了帮大家提高行动力,咱们今天的文章留个小作业。
请你用引导的方式,在聊天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尝试一个大约30秒的“不那么标准,但有点意思”的自我介绍。
期待在留言区里看到你和孩子的分享,截至到11月9日(周六)晚十点,留言点赞前三名,千妈将送出文中提到的超实用思维导图工具书《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当然,也可能是给你挖个坑,拿到书的童靴,我们将一起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育儿咨讯”,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进入店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