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unsplash)
“我”是表达的灵魂。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对自己的了解,他自然就讲不出什么来,如果没有想要表达的*,自然就打动不了他人。
我想,当时我不是被动去背那些标准信息,而是主动把脑海中的“我”娓娓道来,整个人就会舒展自信得多。
04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延续父辈的教法,用标准的模板,把孩子信息套进去,让他被动去记。
而是应该引导孩子主动“看见”自己,我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亮点,性格怎样,有过什么得意的经历又做过什么糗事……
我们来看看不同的自我介绍版本:
“我喜欢游泳,获得了地区少儿组第二名。”【标准版】
“我特喜欢游泳,每周都要花好几个小时练习,一到游泳馆,就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每次都舍不得走,教练说我游得比鱼还快哈哈,以后肯定能超过我的偶像菲尔普斯。”【自我发挥版】
“大家好,我叫毛毛,今年6岁了。”【标准版】
“大家好,我叫毛毛,我觉得,妈妈给我取这个小名,肯定是觉得我像毛毛虫一样懒洋洋滴很可爱,我爸爸是希望我像毛爷爷一样智慧。我今年6岁了,妈妈说她已经骗不到我啦。”【自我发挥版】
......
哪个版本更能给人留下印象,一目了然。
你肯定也发现了,更生动的语言,更有画面感的细节,都是源自孩子对自己的主动观察和思考!源自自由童真的表达。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孩子思维一打开,会冒出很多个性化的想法。
比如,千寻琢磨了她的名字和动画片《千与千寻》之间的关联。
在想了一大堆自己特长之后,还提醒我说:
“妈妈,我还有一个特长。”
“什么呢?”
“我睫毛特长。”
“啊......好吧,哈哈。”
这些真实的语言,是让自我介绍变得丰满有趣的地方。
这个理解内化、主动表达的过程,给孩子带来了莫大信心,她是出于对自己的了解来介绍自己,不是靠背下那些干瘪瘪的标准信息。所以介绍的时候,呈现状态非常nice,这种自信从容的状态本身就很打动人了!
05引导孩子“看见”自己,我用了1本绘本 1个导图。
我知道肯定还有很多其它更好的方法,今天我分享的,只是我用过觉得比较有效的一种。
绘本是我精挑细选过的,孩子可以跟随故事中蠢萌的兔子达利B,踏上寻找自己的旅程。
《我不知道我是谁》
这本书曾荣获欧洲文学最佳绘本大奖,由英国广受欢迎的童书作家乔恩·布莱克(Jon Blake)创作,由德国插画家阿克塞尔·舍夫勒(Axel Scheffler)绘制插画。
达利B不知道自己是谁。它观察了树袋熊、猴子和豪猪的长相,觉得自己和它们长得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