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历史走向,竟与“儿歌”所言如出一辙。三年后(公元192年5月),司徒王允施展反间计,拉拢吕布一起将董卓刺死于宫门外。
如果说洛阳小屁孩的童谣还只是对事局定性或定向,而荆州小屁孩的童谣则更进一步,对政局定量定时。建安初年,荆州一群小屁孩再创神奇:“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意思是自献帝即位、刘表任荆州牧以来八九年间,荆州一直无风无浪,战火不起,百姓安居乐业,八九年后,荆州将会走入下坡,逐渐衰落。十三年后,刘表将死,儿子也将不久于人世。也就是说,不仅预言荆州将衰,刘表与孩子将死,而且还指出了具体的时间。结果,刘表上任的第九年,元配妻子陈氏去世,荆州开始衰落。十二年后(公元208年),刘表去世,一年后,长子刘琦又因病去世,而其次子刘琮何时去世,史无记载。小屁孩的预言再次命中。
或许觉得众玩玩不如独玩玩,五十一年后,即公元260年,东吴的一小屁孩又玩了一次更为惊艳的心跳。东吴后期因政治腐败,大臣弄权,以致上下离心,士无斗志,为了控制将士,东吴的统治者们独出心裁,想出了一计损招,即把边防将领的妻子儿女全部作为人质扣押于京城。因住于一地,作为人质的十几个儿童便经常聚在一起相互玩耍取闹。
公元260年(孙休永安三年)三月,有一个长约四尺,年龄六七岁,穿着奇装异服的小屁孩,不知从那个角落里突然跑来,一头扎进了孩子堆,“来从群儿戏”。可是孩子们却无一人识得。于是,诸儿便好奇地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今天怎么突然来了?”小屁孩稚声稚气地回道:“见你们在一起玩耍,我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就来了。”这群孩子们又仔细端量,只见这位小屁孩不仅眼睛发蓝,且光芒四射。孩子们不由地紧张起来,又反复询问他的家世来历,可那小屁孩却王顾左右而言他,并不正面回答:“你们怕我吗?我和你们说吧,我不是人,而是荧惑星(水星)下凡。”见众孩子惊骇不已,小屁孩又抛出一颗炸弹:“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们,‘三公(曹、刘、吴)锄,司马如’。”孩子们皆大吃一惊,很快便有几位孩子跑去告诉了自己的家人。
见一群大人赶来。那小屁孩一怔,眨了眨眼,又不急不慢地丢下一句:“我走啦!”说完,纵身一跳,即跃上空中。众人抬头仰望,只见这小儿就像拖着一匹白色的素绢缓缓地升去,且越升越高,“有顷而没”——无影无踪。
彼时东吴政局动荡,“克格勃”遍地,因此,无人敢宣扬此事。三年后(公元263年),蜀汉被灭,又过了两年(公元265年),曹魏被晋取代,又过了十五年(公元280年),东吴被晋国所灭。刘、曹、孙——“三公锄”,最终归属于司马家——“司马如”。
除此之外,这群小屁孩还曾准确地预言:西汉重臣李固的死期——“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孙权称帝——“黄金车,班兰耳,闿昌门,出天子”;东吴后期朝廷重臣诸葛恪的死期——“诸葛恪,芦苇单衣蔑钩落,于何相求成子閤”。等等。
一群牙牙学语,无知无识的小屁孩为何神通如此广大?
概而言之,不外乎如下几点:
一者,利益集团的指使和操纵。即利益集团中的参谋智囊,他们将自己的意志或意向通过小儿之口即童谣来为其造势,抢占舆论的制高点,从而塑造天意和民意的气候和人望,为自己所在集团的行为张目或为其在当时看来颇为叛逆的行为披上合法性的外衣。如“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这条童谣最早发源于南阳,而南阳则是刘秀的家乡。如此看来,这条童谣的首创者或推手非刘秀集团身边的智囊莫属,甚至很可能就是刘秀本人。还有如“黄金车,班兰耳,闿昌门,出天子”、“三公锄,司马如”等童谣皆属此类,皆是利益集团事前的精心策划。
二者,隐者或高人的预测投射。这些高人或是前朝失意或退休的高官,或是当时的学者、大家,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观察和推断时局的走向变化,再经过数年的沉积和发酵,从而形成了一批智慧的结晶,因语境和形势所迫,不便直接公布宣示于世,于是,便通过或借助于自己的学生或孩子为发声渠道,向社会推广或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借此来宣泄或宣扬负面或正面的情绪和见解,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政见,从而达到间接干政和参政的目的。如“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等,皆属此类。
三者,下层百姓的心声和呼声。通过梳理,可以发现这些童谣几乎皆发生在末世或乱世,而这一时期的政局和社会现状,大多混乱不堪,礼崩乐坏,战争频仍,兵连祸结,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艰难,饥寒交迫。为了表达不满和愤怒,于是,便以童谣的形式,对统治者反复发出强烈而有力的抗议和声讨。如“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就属此类。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童谣之所以看上去皆能一一应验,或百发百中,让人感觉十分神奇,不可思议。其实,这不过是选择性的结果而已。即史学家们有意地选择了一些应验或灵验的童谣,而对那些未能言中的童谣则置之不理,弃之不采。因而便给读者们制造了一个假象,好像这些儿童们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神通广大。当然,也不排除有偶然因素,即瞎猫碰上死老鼠,歪打正着的巧合而已。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