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于这个字的读音还有争议,但多了解一些,也挺有意思的。
“游戏考场”只是因为求而不得,很多人却误以为他“迷恋红尘、无意官场”。温庭筠出身儒学世家,祖上温彦博在唐太宗时期担任宰相,地位显赫。只是到了温庭筠这一代,家族势力已经很衰弱了。温庭筠才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之后,他被段文昌收养。
从小,温庭筠就勤学苦练、饱读诗书,希望有一番大作为,实现重振门楣的愿望。为了进入官场,他也做了很多努力。
温庭筠曾经跟着宗密禅师学禅,希望借此机会,通过宗密禅师结交朝廷重臣,由僧寺入朝。但是这条路没有走通,没过过久,“甘露事件”爆发,宗密禅师受到了牵连,从此失势,温庭筠也不得不另谋出路。
之后,他又在李尚书的推荐之下,进入东宫,给庄恪太子做了陪游文人。为了感谢李尚书的引荐,他还专门写了《谢襄州李尚书启》这篇散文表达谢意。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庄恪太子就死了,有人说是病死的,也有人说是在宫廷斗争中被*死的。总之借太子之力入朝这条路也走不通了。但是温庭筠还是写了《唐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来凭吊太子。
这些路都走不通,温庭筠只好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抱负、走上仕途。
公园839年,温庭筠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他学识渊博,而且写文章也很好,都不用打草稿。当时考试要押官韵,温庭筠八叉手押八韵,获得了“温八叉”的称号。
《唐才子传》记载:“每试,押官韵,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场中曰‘温八吟’; 又谓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
但是,由于当时科考腐败,官官相护,温庭筠并没有考上,上榜的都是一些权贵子弟。
《唐语林》记载:大中八年,崔瑶知贡举,“以贵要自恃,不畏外议,榜出,率皆权豪子弟”。
他也因此对当时考试制度的不公平产生了不满,对权贵所行之事表示愤怒。所以在考试的时候,总喜欢“帮助别人”,给别人替考、告诉旁边的人答案等等。他给人当抢手这个事儿,也很快就被传开了。
公元855年,温庭筠最后一次参加科考,这次的主考官是山北侍郎沈询。沈询为了防止温庭筠再给别人当“抢手”,专门给他设置了一个考场,单独监考,理由是“飞卿爱救人故也”(温庭筠喜欢在考场上“帮助”别人)。
这个事儿让温庭筠不高兴了,第二天,温庭筠就 “大闹场屋”,写了一千多个字就提前交卷走人了。这也结束了他持续了16年之久的科考之旅。
《唐摭言》卷十三:"山北沈侍郎主文年,特召温飞卿于帘前试之,为飞卿爱救人故也。适属翌日飞卿不乐,其日晚请开门先出,仍献启千余字。或曰'潜救八人矣'。"
正是由于他这种耿直的性格,在当时得罪了不少权贵。更糟糕的是,他还不愿与这些权贵同流合污。
温庭筠还是想入朝为官的,他去求令狐相国帮他引荐。令狐相国知道皇帝唐宣宗喜欢唱《菩萨蛮》,所以就让温庭筠帮他填了一首《菩萨蛮》的词,拿去讨好皇帝。
这个事儿,令狐相国再三告诫温庭筠要保密,谁知道人家前脚刚把词呈给皇帝,温庭筠后脚就开始大肆宣传,说这首词是他写的,而且还嘲笑令狐相国才疏学浅。
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其( 指温庭筠) 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 《北梦琐言》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