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周大龙在山上晨练
快乐翻倍
有人完成得艰难,自然就有人跑得轻松。
2012年,38岁的周启鹏才开始练习跑步。他从小耐力就好,自认有相当的天赋,练了2个月就参加了全程马拉松赛。一年后,他实现了在3小时内跑完42公里,这在业余跑者中已相当突出。
成为跑步圈“大神”后,他开始在有空时陪身边入门的朋友跑步。2014年,一位女性朋友准备参加香港100公里越野马拉松赛,为了提前适应强度,周启鹏提出陪她在青岛的海岸线跑个60公里。
这是一场“模拟赛”,他们随身带好补给,计划着就像正式比赛一样一口气跑完。对于已经跑过好几个百公里越野赛的周启鹏来说,这个练习毫不费力,这位女性朋友则一度非常疲惫,中途多次想放弃。周启鹏在一旁边跑边给她打气,最终,两人在日落时分跑完了全程。
当时,看着在夕阳中洋溢着快乐与满足的朋友,周启鹏从他早习以为常的跑步生活中感受到一股新的乐趣。
图 | 周启鹏在朋友圈记录下这次陪跑经历
帮助别人实现目标,可以让快乐翻倍。
2017年11月,周启鹏本应作为选手参加丽江马拉松赛,但看到有跑步组织在为视障跑者招募配速员,他觉得这很有意义,自己又符合条件,就立刻报了名。
在马拉松比赛中,配速员是一个成人之美的角色。为了保证体力充沛,他们往往要以低于自己水平的速度稳定地跑步,给选手提供参考。而作为视障跑者配速员,在此之上还要多留心提醒,帮助视障跑者维持良好的方向感。
比赛开始后,周启鹏与一位视障跑者各执牵引绳的一端,在他们身后还有两个配速员“保驾护航”。发令枪响后,选手一涌而出,这时配速员们要像屏障一样护住中间的视障跑者,防止他们被碰撞。
奔跑中,周启鹏保持着与视障跑者相同的步频,并注意着身侧人呼吸和心跳的节奏,不时用余光观察对方的出汗情况,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速度。
在一段较为封闭的跑道上,他感觉视障跑者的方向感掌握得不错,便问对方,想不想试着把绳子松开?
得到对方的应允,松开牵引绳后,他看到对方在跑道上自由畅快地跑着。那一刻,他感受到从对方身上散发出来的十足的快乐。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不用借助任何辅助奔跑,这是因为他对陪跑者和道路有充足的信任。
图 | 周启鹏与视障跑者
被信任、被需要的感觉转化成一股责任感。30公里过后,周启鹏自己也感到疲累。因为是降速跑,与过往的习惯不同,时间一长他的肌肉也开始酸痛。以前这种时候他会喊两声,或是叹口气缓解一下压力。但作为配速员,他知道自己要保持情绪稳定,否则会让身边的视障跑者不安。
扛过最难的阶段,周启鹏与视障跑者一同迈过了终点线。短短的牵引绳,传递了3个多小时里两个陌生人间的情谊与支持,也让周启鹏收获了关于跑步新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