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后,小小便开始佩服那些把美食传承下来的人,历史上,到底是谁在撰写着美食的食谱?那些精妙的制作方法是谁发明的,又是如何传承的呢?在翻阅了一些资料后,小小发现,古往今来的文人在探索美食的方面有着很大的功劳。
袁枚的《随园食单》实力我们最近的古代食谱,清晰地记录了江南的精致菜式;后魏的《齐民要术》中也记载了近百种菜谱;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美食家当属苏轼,但他不仅仅发明了东坡肉,他也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齑倒旧罂。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这是一款以春笋,姜蒜末,韭菜碎和荠菜为原料制作的汤羹。
在近代一点的“美食家”当属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医学出身的他曾自创了一款“素四物汤”的食疗配方,这款汤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中山先生在给一位高血压患者治疗,除了开药还嘱咐他光靠吃药是不行的,需要以饮食来辅佐调养,然后就把“素四物汤”的方子推荐给他,没想到病人吃了几个月后,病情果然大有好转,自此这个方子被成为“中山四物汤”流传了下来。
传统的“四物汤”是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味药材熬煮而成,属于中医补血的药膳,而“中山四物汤”是由黄花菜,黑木耳,黄豆芽和豆腐炖煮而成,食材简单却营养丰富,它也被称为“素食第一补血汤”,同时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称此汤为“食素者之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