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条件反射例子有哪些,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例子有哪些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3-07-03 09:31:22

4、小心视崖——婴儿视崖实验

经典条件反射例子有哪些,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例子有哪些(5)

视崖即"视觉的悬崖"。

实验逻辑(原理):实验设计的要点为排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如果在排除过去经验的情况下,被试的结果和未排除时一样,那么即可证明知觉无需以往经验的支持,证明深度知觉和避免从高处跌落的能力是自动生成的,而非经验的产物。

实验装置:装置的中央有一个能容纳会爬的婴儿的平台,平台两边复盖着厚玻璃。平台与两边厚玻璃上铺着同样黑白相间的格子布料。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紧贴,不造成深度,形成"浅滩";另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相隔数尺距离,造成深度,形成"悬崖"。[1]

悬崖实验编辑

实验时,让婴儿的母亲先后站在装置的"深"、"浅"两侧招唤婴儿,观察婴儿是否拒绝从有深度错觉的"悬崖"一边爬向母亲,借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的发生。实验证明,出生六个月左右(甚至更早些)的婴儿,尽管母亲向他(她)招手呼唤,诱导其爬向母亲,但均被拒绝。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深度知觉的能力。动物实验表明,凡是一出生就会行走的动物,生后不久就能看出深度而躲避"悬崖";而生后尚需经过一定时间才会行走的动物,则和人类的婴儿一样,要到会爬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看出深度而躲避"悬崖"。

吉布森和沃克(Gibson & Walk,1961)对36名6.5~14个月会爬的婴儿进行了视崖测试,结果表明:有足够大的视崖深度时(大约90cm或更多),只有不到10%(3名)的婴儿会越过悬崖爬向母亲,而有27名婴儿从中间爬向浅滩。当深侧的方格图案距离玻璃板越来越近时,就有越来越多的婴儿爬过深滩;当视崖深度是26cm时,有38%的婴儿爬过深滩;而1m时只有8%(主要是年龄较大的婴儿)。

沃克(Walk,1979)研究发现,当视崖深度为26cm时,68%的7~9个月的婴儿爬过深滩,而10~13个月的婴儿只有23%。其结论是:1.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知觉;2.婴儿深度知觉的能力随着年龄的递增在不断发展;3.9个月以前的婴儿的深度知觉阈限为26cm。对婴儿视崖研究还发现,婴儿存在着深度恐惧。

知觉和意识

5、所见即所学——图形和背景关系研究

经典条件反射例子有哪些,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例子有哪些(6)

6、睡眠,毫无疑问就会做梦——梦的剥夺实验

科学家做了很多剥夺人做梦的实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即被唤醒,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生理异常。如脉搏、血压、体温以及皮肤电压均增加,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心理上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紧张、焦虑、易怒、记忆障碍、出现幻觉、定向障碍等。显然,做梦已成为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正常的梦境活动,成为保护肌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困素之一。日本山梨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人脑中存在着两类相反的催眠肽,一类催无梦睡眠肽,另一类催有梦睡眠肽,将它施于动物,使其睡眠的有梦期延长,结果实验动物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 我们爱做梦,实在是老天给我们的一种恩赐,即使没有生理上的寿命延长,实际上,我们能同时拥有两个世界,与不做梦的朋友相比,经历了更多.

梦对健康有积极作用

许多人都认为,一夜无梦是一件幸福的事。研究者却发现梦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接受临床实验的人群中有一部分在即将进入梦眠状态即被强行叫醒,结果他们即使在学习中勤奋努力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梦对人脑的积极作用与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有相同之外,它使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进入一个更为良好的阶段。 梦对保持人类的精神健康也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许多患有慢性忧郁症的病人就长期被混乱的梦或缺乏梦的异常睡眠所困扰。当他们进行了通过电脑调节脑波的睡眠治疗后,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做梦或者说完全回忆不了梦境呢?这是受到无线电波的干扰导致的。如果消除了这些干扰,4-6天后就可以重新享受做梦的惊险和乐趣。

做梦对人有许多好处,做梦可以锻炼脑的功能。做梦是人脑的一种工作程序,对大脑白天接受的信息进行整理,大脑白天不能处理的信息能在梦境中得到很好的处理,白天苦苦思素而无法解决的难题能在夜晚的梦境中迎刃而解。 根据脑电图的测试也发现,人脑在做梦时的活动是相当强烈的,我们能够从做梦时测到快速的、紊乱的脑电波,其强度有时会超过觉醒时的强度。从这一点来看,做梦是锻炼人脑功能的一种自身需要。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作了一夜的梦,一宿没休息好","晚上梦多,简直没有睡着"。那么真的是做梦耽误了休息吗?做梦是大脑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现吗?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做梦并能回忆梦境并非睡眠不深的指标,也不能说做了梦就表示没有睡好。实际上,做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不管你有没有梦的回忆,你每天晚上毕定要做4~5回梦。因此说整夜做梦或没有做梦都不现实,也谈不上梦多梦少。有研究表明,梦感与失眠的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有无梦感和梦感的程度均不能作为失眠与否及失眠程度的客观指征。

7、梦,并不浪漫——梦中大脑电冲动测量

经典条件反射例子有哪些,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例子有哪些(7)

8、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样——催眠实验

经典条件反射例子有哪些,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例子有哪些(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