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
还有一幅汉画像石,表现的是准备打仗的情景,包括修理盾牌、饲养马匹、制作弩床、准备壮行酒等,中间放置着一件仪仗架,上面的兵器从上到下依次是三头叉、戟、矛、环首刀、弓、箭、凸字盾等(图21)。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仪仗架是竖起来的,而兵器则是一层一层地横放的。
图21
至于海昏侯刘贺墓中的仪仗架是横放的还是竖放的,现在难以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上面放置的并不是实用兵器,而是用于仪仗的兵器,绝大部分都是“样子货”。这就意味着,当过帝、王的一方诸侯刘贺,死后还要通过享有的仪仗抖一抖往日的威风,摆一摆自己的“架子”。
四、刘贺墓中的兵器折射出诸侯地位的哪些变化?
盘点海昏侯墓中的兵器,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汉时期诸侯国在封建专制王朝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断变化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废分封、置郡县,从根本制度上实现了封建专制的政体。而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实行的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制度。西汉初年,功臣为王者七人,即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史称“异姓诸王”。他们据有关东广大区域,朝廷指挥不灵,成为国家统一的隐患。刘邦和吕后采取各种方式,数年间把他们各个消灭。据说,楚王韩信被废后叫冤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但刘邦一面消灭异姓王,一面又分封同姓王,还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几年内陆续封儿子刘肥为齐王、刘长为淮南王、刘建为燕王、刘如意为赵王、刘恢为梁王、刘恒为代王、刘友为淮阳王,又封弟刘交为楚王、侄刘濞为吴王。其目的就是让这些同姓王作为朝廷的屏藩,巩固对地方的统治,一旦发生内乱或外患,依靠他们掌握的军事力量来保卫刘氏江山。因此,这些诸侯王国不仅有自己独立的地盘,还有自己独立的军队以及独立的官吏系统,并不完全统属于帝国。这种情况自从汉文帝初年同姓王联合朝廷大臣诛灭了诸吕,立有殊功而达到巅峰,以后诸侯王国的政治势力和军事势力更为膨胀。
到汉景帝时,为了削弱诸侯王国的割据势力,刘启采纳了晁错的建议,陆续剥夺了吴王、赵王、胶西王的部分封地。恼羞成怒吴王刘濞打着“清君侧”幌子,起兵20万,联合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济北王、楚王、赵王等,出兵15万,共同谋反,史称“七国叛乱”。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为统率、大将军窦婴等为将领,带兵30万大军迎战。在昌邑战役中一举击败吴楚30万大军,迅速平定了七国叛乱(图22)。
图22
为了深刻吸取七国叛乱的惨痛教训,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都采取了许多严厉的措施防止诸侯王国拥兵自重,更不允许他们搞武装割据。其中包括将王国官吏的任免和行政诸权,统由朝廷收回;各王国不得拥有军队;设立刺史官,考察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将受到惩罚;允许国王分城邑给自己的子弟,使大王国分裂成许多小王国和侯国,等等。至于对侯国的管理更加严格,比如征发国人徭役和赋税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既不得“过律”,也不得“擅兴”,否则要受到免爵或削封的处分;又如列侯居国,不得擅自逾越国境,更不得与诸侯王私通,否则轻则免爵,重则处死;再如发现私铸白金、擅发卒为卫、买田宅不法等行为,等同谋反,或免或削甚至处死。列侯的所作所为,不仅受到郡守尉的监督,即使庶民、奴婢,也有权告发。这样,诸侯王国和侯国的势力大大削弱,他们在汉代军事上、政治上的地位随之变得无足轻重了。(王金中)
2019年8月1日
本文摘自王金中著《管窥汉代文明之光——为海昏侯墓出土文物说说话》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汉书》《中国通史(白寿彝)》《中国战争史(武国卿)》《中国军事学术史(糜振玉)》《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宋艳萍)》《考古2016·7》《文物2018·11》;《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展板说明、近期报刊有关新闻报道。
图片来源:《五色炫曜》《惊世大发现》展览、首都博物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