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关城为明初所建,是长城要口之一,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古人称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祟第一关”。
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10月18日,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雁门关大捷。
2001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八、平型关——抗日战争扬美名
九月长城秋风尽,平型关下开战端。
枪炮声袭震山谷,痛歼坂垣美名传。
(八路军五师政治处副主任肖克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边境,是长城要口之一,现存关城为明代中期所筑。
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尽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势很险要。
尽管如此,在中国古代历史地图上的各个要隘关口中,平型关可以说是最为不起眼的隘口,其军事战略地位微不足道。所以,相关战事也不多。明代,蒙古骑兵频繁侵边,抢掠财物,尤其嘉靖年间为烈。最严重的一次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蒙古鞑靼部俺答又率兵大举南侵,从大同深入浑源攻平型关,乘虚而入,遂陷平型关,但因遭到军民激烈反击很快逃走。
但在现代史上却声名显赫,因为它记录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敌侵略历史上的一个佳话,即“平型关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