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森林公园(5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文化赋能:推动创新发展
临汾会馆、台湾会馆、安徽会馆……这些扎根在老城、承载历史记忆的会馆,是北京独特的文化“活化石”。曾经,这里沦为大杂院,满目萧条;如今,京剧、昆曲等各色演出轮番上演。“会馆演出‘小而精’,座位有限,想看还要拼手速。”东城居民郝思苗告诉记者。
人气旺了,业态新了,产业兴了。
“近年来,东城区始终坚持‘崇文争先’理念,奋力建设文脉绵延、文化繁荣、文明灿烂、文人荟萃的文化名城,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为根基、为底色、为驱动的城市创新发展之路。”东城区委*孙新军说。
在北京市东城区颜料会馆,观众在欣赏由北京市曲剧团演员带来的沉浸式北京曲剧《茶馆》(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雁栖湖畔,北京怀柔科学城,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一批“大国重器”破土而出。这个曾经以“绿水青山”为鲜明标识的北京远郊,已成为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怀柔区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基础上,加快建设怀柔科学城、国际会都和中国影都三张‘怀柔’名片。”怀柔区委*郭延红说,怀柔利用文化资源和历史积淀营造人文环境、激发文化动能,为怀柔科学城国家战略的推进积蓄澎湃力量。“从文化自信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做创新发展的开拓者。”
“悠久的中华文化、灿烂的中华文明,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转化成持久的发展动能。”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说,“在人文经济视野下,我们要深入挖掘人文精神,将其转变为内生动力,展现出新时代的传播力、影响力和驱动力。”
沿长安街延线一路向西,在永定河的莲石湖畔眺望,一处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锈带——首钢园,迸发出无限活力。巍峨挺立的三高炉,与栈桥、亭台、绿树、秀池,以及滑雪大跳台融为一体,一幅奥运文化与工业遗存、历史沉淀与自然景观交织的画卷铺陈在眼前,成为城市复兴的新地标。
在核心区,故宫、王府井、隆福寺三处知名文化地标构成的“文化金三角”,实现“文化、人、城市空间、产业经济”融合共生发展;在京北怀柔,兴发水泥厂经过生态修复和升级改造,打造成为高等研究机构聚集区;在京西门头沟,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落成,让传承近千年、一度熄灭10年的窑火重燃……
游客在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前门大街参观游览(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文化创意,与数字智能、科技服务、新型消费等领域的交融互动,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为产业繁盛增添动力。北京以文化赋能经济,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朝阳区,深入实施“文化 ”发展战略,2023年1至6月,全区2492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实现收入1489.5亿元,同比增长11.9%;在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突出的海淀区,拥有8家千亿元级企业、31家百亿元级企业,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在铭刻首都工业时代光辉印记的石景山区,包括首钢、京能热电等8家工业企业在内的“京西八大厂”搬迁调整工作将于年内全面完成,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
“我国经济建设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加注重科技的推动、创意的赋能、品牌的提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文化,是发展的增量,也是发展的引擎。以“文化 ”模式打通文化链与价值链,成为北京的不二选择。
成风化人:绽放人生精彩
风沙漫卷,大漠茫茫。一块汉代织锦护臂,一段凄婉动人的故事。舞剧《五星出东方》从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中汲取灵感,带领观众“走”进跨越千年的时空。
“这是一部北京新疆两地联合出品的精品舞剧,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该剧制作人、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说,“这部作品的创排,正是依托北京浓郁文化氛围、独特人文环境所孕育的创作能力。”
文化锻造了一座城市的气质,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品质。多样的文化景观,造就了城市的文化优势。
拥有百年历史的吉祥大戏院、正乙祠重张启幕,北京国际戏剧中心落成启用,中央歌剧院剧场开门迎客,北京歌舞剧院原址重建……文艺剧院的建设、文艺事业的繁荣,极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角楼图书馆、红楼公共藏书楼……北京因地制宜打造“小而美”、多样式的新型公共文化设施,让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度大幅提升。
电影《长津湖》、电视剧《觉醒年代》、京剧《李大钊》、话剧《香山之夜》、舞剧《五星出东方》、音乐剧《在远方》……一批体现中国气派、首都风貌、北京特点的优秀作品,引领时代发展之风。
……
“北京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创造迭代升级的文化消费,市民百姓在拥有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获得情感认同和身份认同,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杨乘虎说。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今年7月发射升空,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选择在经开区创业,是因为这里的人文环境和创新生态,我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说。
在繁星戏剧村的舞台,1999年出生的山西小伙儿王广沉浸在角色的真挚与浪漫中。一年前,从吉林艺术学院表演系毕业的他,成为签约“进村”的新成员。“北京就像一个广阔的舞台,在这里,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王广说。
在东五环外的皮村,打工人小海喜欢读书和写诗。从深圳到东莞、从宁波到苏州、从嘉兴到北京,36岁的小海在打工生涯中“漂”过很多个城市。“北京的人文环境深深吸引着我,也让我一直留下来为之奋斗。”小海说。
……
“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决定了美的价值。发展中国的人文经济就是要以人为本,向美而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说。
以人文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千年古都焕发的古韵新颜,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动缩影;以人文之力推动时代之变,京华大地书写的生动实践,化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时空交错中,千年文脉贯通古今;历史进程里,人文经济意蕴悠远。
文字记者:王明浩、孔祥鑫、张漫子、赵旭、杨淑君、孙蕾
视频记者:王明浩、孔祥鑫、孙蕾、杨淑君、张漫子、赵旭、王怡然(实习生)
海报设计:殷哲伦
编辑:王黎、朱舜、戚文娟、胡碧霞、郭洁宇
统筹:曹江涛、黄小希